金星大气有生命标记”膦”

金星大气有生命标记”膦”

2020年9月15日 Biomarker Phosphine Discovered in the Atmosphere of Venus Image Credit: ISAS, JAXA, Akatsuki; Processing: Meli thev Explanation: Could there be life floating in the atmosphere of Venus? Although Earth’s planetary neighbor has a surface considered too extreme for any known lifeform, Venus’ upper atmosphere may be sufficiently mild for tiny airborne microbes. This usually disfavored prospect took an unexpected upturn yesterday with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discovery of Venusian phosphine. The chemical phosphine (PH3) is a considered a biomarker because it seems so hard to create from routine chemical processes thought to occur on or around a rocky world such as Venus — but it is known to be created by microbial life on Earth. The featured image of Venus and its thick clouds…

科学家们可能在金星大气中发现首个地外生命存在的证据

科学家们可能在金星大气中发现首个地外生命存在的证据

今天的金星是一个地狱般的世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达96.5 %,表面温度高达462摄氏度(864华氏度)。 Credit:NASA 然而很久很久之前的金星不是这样,NASA戈达德太空研究所(GISS)的科学家们对金星的古代气候进行计算机模拟后,发现早期的金星曾有过长达20亿年的浅层液态海洋,以及宜居的地表环境。 今天有一则爆炸性新闻在推特上热议,一个由麻省理工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和卡迪夫大学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借助位于智利ALMA阵列和夏威夷的麦克斯韦望远镜,在金星的大气层中发现了磷化氢(PH3),许多天体生物学家将磷化氢视为“生物标志”,也就是说这里可能存在着生命的迹象。 来源:麻省理工学院 据称,研究人员已经得出结论,可能产生磷化氢的非生物机制,不能解释他们检测到的大量磷化氢。该研究团队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来处理他们的新发现,并且非常不愿意发表一篇明确的论文,因为这是一件大事,明确了我们在地球以外发现了生命的存在,然而他们被强有力的证据以及同行说服。 文章中称,金星中的“生命区”位于金星平均海拔48公里至60公里上空,该区域的温度在零下6.7摄氏度至100摄氏度(20华氏度至212华氏度)之间。 该论文已发表在自然天文学,详见: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20-1174-4 Credit:英国皇家天文学会 上面这段视频来自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简报。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在金星的大气层中发现了磷化氢(PH3),所以这些科学家们可能在金星大气中发现首个地外生命存在的证据。 再多说两句个人观点,如果未来人类发射探测器前往金星,在金星大气层中采样返回,再证实到金星大气中存在着厌氧生物,那么就能确切地证明,我们并不孤单,虽然它只是个微生物,但宇宙这么大,不可能只有我们。 (截止发稿,英国皇家天文学会还在油管进行直播,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1u-jlf_Olo,推特上也有同步更新,地址:https://twitter.com/RoyalAstroSoc ) 参考: [1]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16/nasa-climate-modeling-suggests-venus-may-have-been-habitable [2]https://www.quora.com/Was-life-discovered-in-the-clouds-of-Venus-in-2020 [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kBqq9O7Tw

她回来了:凯特·鲁宾斯准备重返空间站

她回来了:凯特·鲁宾斯准备重返空间站

During her first mission to space and to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Kate Rubins became the first person to sequence DNA in space. During her upcoming mission, Rubins will work on a cardiovascular experiment that builds on an investigation she completed during her first space mission and conduct research using the space station’s Cold Atom Lab. She’ll also be aboard the station for the arrival of NASA’s SpaceX Crew-1 mission and Boeing Orbital Flight Test-2. Rubins’ launch is planned for Oct. 14 aboard the Soyuz MS-17 spacecraft from the Baikonur Cosmodrome in Kazakhstan with her Expedition 63/64 crewmates, Roscosmos cosmonauts Sergey Ryzhikov and Sergey Kud-Sverchkov. On Nov. 2, Rubins will celebrate with her crewmates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continuous human habitation of the space station…

哈勃望远镜收藏了一袋满满的星星

哈勃望远镜收藏了一袋满满的星星

Many colorful stars are packed close together in this image of the globular cluster NGC 1805, taken by the NASA/ESA Hubble Space Telescope. This tight grouping of thousands of stars is located near the edge of the Large Magellanic Cloud, a satellite galaxy of our own Milky Way. The stars orbit closely to one another, like bees swarming around a hive. In the dense center of one of these clusters, stars are 100 to 1,000 times closer together than the nearest stars are to our Sun, making planetary systems around them unlikely. The striking difference in star colors is illustrated beautifully in this image, which combines different types of light: blue stars, shining brightest in near-ultraviolet light, and red stars, illuminated in red and near-infrared….

东升的玉米满月

东升的玉米满月

2020年9月14日 Corn Moon Rising Image Credit & Copyright: Zarcos Palma Explanation: A rising moon can be a dramatic sight. A rising Full Corn Moon was captured early this month in time-lapse with a telephoto lens from nearly 30 kilometers away — making Earth’s ascending half-degree companion appear unusually impressive. The image was captured from Portugal, although much of the foreground — including lights from the village of Puebla de Guzmán — is in Spain. A Full Corn Moon is the name attributed to a full moon at this time of year by cultures of some northern indigenous peoples of the Americas, as it coincides with the ripening of corn. Note that the Moon does not appear larger when it is nearer the horizon — its…

M2-9:蝴蝶星云的翅膀

M2-9:蝴蝶星云的翅膀

2020年9月13日 M2-9: Wings of a Butterfly Nebula Image Credit: Hubble Legacy Archive, NASA, ESA – Processing: Judy Schmidt Explanation: Are stars better appreciated for their art after they die? Actually, stars usually create their most artistic displays as they die. In the case of low-mass stars like our Sun and M2-9 pictured here, the stars transform themselves from normal stars to white dwarfs by casting off their outer gaseous envelopes. The expended gas frequently forms an impressive display called a planetary nebula that fades gradually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M2-9, a butterfly planetary nebula 2100 light-years away shown in representative colors, has wings that tell a strange but incomplete tale. In the center, two stars orbit inside a gaseous disk 10 times the orbit of…

本周NASA速递(2020.9.11 )

本周NASA速递(2020.9.11 )

向可持续月球探索迈进了一步;寻找送往月球的科学与技术;为某些极端条件做好准备……最近新闻速递,尽在「本周NASA」! Credit:NASA NASA要求商业公司提供收集太空资源的建议,用以支持阿耳忒弥斯(Artemis)计划。要求规定,商业公司必须从月球表面收集少量的月球“尘垢”,并向NASA提供图像和数据,然后将材料的所有权“就地”转移给NASA。 Credit:NASA NASA还要求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ommercial Lunar PayloadServices)合作伙伴竞标在2022年送往月球的一套科学技术载荷,这将为人类登月任务奠定基础。下一代月球科学技术是重返月球并为火星任务做准备的主要目标。 NASA的一个项目正在开发特殊的齿轮,这些齿轮可以承受前往月球和太阳系其他目的地的极端低温。齿轮被置于一种“金属玻璃”材料中,这种材料能在无需加热的情况下经受住极度的低温。 Credit:NASA 由于加利福尼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野火季,NASA在航天器、卫星和飞机上的对地观测仪器正提供数据给应对紧急情况的机构,包括负责监测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的公共卫生机构。自8月16日以来,大火已经烧毁了超过30万英亩(1200平方千米)的面积。 NASA奥西里斯王号(OSIRIS-REx)任务的动画显示了2019年几个月中小行星贝努(Bennu)表面发射的粒子轨迹。对贝努和有望返回地球的小行星样本的持续检查,可以帮助奥西里斯王号团队确切地了解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奥西里斯王号计划于10月20日“触摸”贝努并收集样本。 恰好在新学年的时候,庆祝空间站科学(CelebratingStation Science)在线资源开放了,让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也能获取到空间站20年来的实验和研究资源。每个月都会有特定的课程计划、活动和信息,主题关于空间站科学和阿耳忒弥斯时代探险任务的其他资源。详情请见nasa.gov/stem/iss20。 以上就是「本周 NASA」的全部内容!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 nasa.gov/twan。

复现的火星

复现的火星

2020年9月11日 The Reappearance of Mars Image Credit & Copyright: David Duarte and Romualdo Caldas Explanation: Mars reappears just beyond the Moon’s dark limb in this stack of sharp video frames captured on September 6. Of course to reappear it had to disappear in the first place. It did that over an hour earlier when the sunlit southern edge of the waning gibbous Moon passed in front of the Red Planet as seen from Maceio, Brazil. The lunar occultation came as the Moon was near apogee, about 400,000 kilometers away. Mars was almost 180 times more distant. It was the fourth lunar occultation of Mars visible from planet Earth in 2020. Visible from some southern latitudes, the fifth lunar occultation of Mars in 2020 will take…

月球表面“生锈了”,而参与反应的氧气和水来自哪里呢?

月球表面“生锈了”,而参与反应的氧气和水来自哪里呢?

虽然我们的月球没有空气,但研究表明,月球表面存在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铁(Fe2O3)的赤铁矿,这是一种通常需要氧气和水才会形成的铁锈形式,这让科学家感到困惑不已。 1973年,NASA的水手10号(Mariner 10)所观测到的月球,在当时,研究还没有在月球没有空气的表面上发现任何生锈的迹象。 图片来源: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 长期以来,以铁锈文明的是火星。火星表面上的铁,再加上古代曾经存在过的水和氧气,赋予了火星红色的外表。但是,科学家最近惊讶地发现,有证据表明表面没有空气的月球也“生锈”了。 《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篇新论文回顾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ndian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ISRO)的月船一号(Chandrayaan-1)轨道探测器的数据,这架轨道器在2008年对月球表面进行调查时发现了水冰可能存在的证据,并绘制出了多种矿物质位置图。论文的主要作者、来自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的李帅(音译,Shuai Li)研究后发现,月船一号上的月球矿物质测绘仪(Moon Mineralogy Mapper,M3)的数据中,存在着大量水的迹象。月球矿物质测绘仪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位于南加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所建造。水与岩石相互作用会产生多种矿物质,M3检测到的光谱,或者说从月球表面反射的光,表明月球两极的组成与其余部分完全不同。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月船一号轨道飞行器上的月球矿物制测绘仪(M3),合成了上面这张图像,图中的蓝色区域显示,水集中在月球的两极。仔细分析两极的岩石光谱后,研究人员发现了赤铁矿,也就是一种铁锈形式的迹象。 图片来源:ISRO/NASA/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 对于这一点,李帅非常感兴趣,他将目光集中到月球的两极光谱。尽管富含铁的岩石在月球表面四处散布,但在发现月球两极的光谱数据与赤铁矿如此匹配时,他仍然感到惊讶不已。赤铁矿是铁暴露在氧气和水中产生的一种铁的氧化物,也就是铁锈的一种形式,但在月球上应该是不会有氧气或者液态水的,它究竟是怎么生锈的呢? 月球金属之谜 要解开这个谜团,一切还得从太阳风(solar wind)说起。太阳风是从太阳上层大气中射出的超高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以氢气为主要成分轰击着地球和月球。氢气的存在会让赤铁矿难以形成,因为它是一种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会被相互作用的原子夺去电子,而这恰恰与产生赤铁矿的反应原理相反:为了让铁生锈,需要有一种氧化剂夺去铁原子的电子。对于地球而言,我们拥有强大的地球磁场将太阳风中的氢气隔绝在外,但月球却没有这样的保护罩。 “这令人非常困惑,”李帅表示,“月球的环境非常不利于赤铁矿的形成。”因此,他找到了JPL的科学家阿比盖尔·弗雷曼(Abigail Fraeman)和维维安·孙(Vivian Sun),帮他梳理分析M3的数据,并确认他真的在月球两极发现了赤铁矿。 “一开始的时候,我是完全不相信的态度。考虑到月球的环境,它(赤铁矿)是不应该存在的。”弗雷曼说,“但是自从我们在月球上发现了水之后,人们就一直在猜测,如果水与岩石发生过反应,那么月球上可能存在着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多的矿物质。” 在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后,弗雷曼和孙确信:M3的数据的确表明月球两极是存在赤铁矿。孙说:“最后,光谱数据明确的体现了赤铁矿的存在,而至于它为什么存在于月球表面,我们还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三种关键成分 他们的论文提供了一个“三管齐下”的模型,来解释在月球环境中为什么能形成铁锈。 首先,尽管月球没有自己的大气层,但实际上它还是拥有微量的氧气,这些氧气的来源正是我们的地球。地球的磁场就像一个风袋一样,在地球后侧有较长的拖拽。2007年的时候,日本的辉夜号(Kaguya,又称辉夜姬号、月亮女神号)轨道飞行器发现,来自地球上层大气的氧气可以顺着这种延伸的磁尾飘荡出去,这是众所周知的,地球上的这些氧气可以飞行239 000英里(385 00千米)到达月球。 这一发现与M3的数据相吻合,M3的数据表明,相比背对地球的那一侧,在月球面向地球的一侧所发现的赤铁矿数量更多。李帅表示:“这表明地球的氧气可能在推动着赤铁矿的形成。”在过去数十亿年间,月球一直在一点一点地远离地球,所以当两者在遥远的过去相距较近时,可能有更多的氧气跃过了这个距离。 还有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太阳风输送来的所有这些氢气。作为还原剂,氢气应该会防止氧化反应的发生,但地球磁场的磁尾在这里也起到了中介作用。磁尾部分除了将氧气从我们的星球运送到月球之外,还在月球饶轨运行的某些时期阻挡了99%以上的太阳风,特别是在月相为满月的时候,这就为月球打开了特定的周期性窗口,让铁锈能得以形成。 谜团的第三个部分则是水,尽管月球的大部分地方都完全干涸了,但在月球另一侧被阴影覆盖的月球陨石坑中,科学家们发现了水冰。然而,赤铁矿的发现地点却又离发现水冰的地方很远。李帅认为,相比在月球表面发现的水分子,更可能是定期飞掷到月球上的快速移动的尘埃粒子释放了月球表面含有的水分子,在冲击到月球表面时与土壤中的铁混合。一方面,撞击产生的热量可以提高氧化反应的速度;另一方面,这些尘埃粒子本身可能也携带了水分子,随着撞击穿入月球表面,从而与铁混合。在恰好合适的时机,也就是当月球因地球磁尾的阻挡受不到太阳风的侵扰且存在氧气时,可能就会发生形成赤铁矿的化学反应。 要确定水和岩石之间相互作用的确切方式,还需要更多的数据。这些数据还可能有助于解释另一个谜团:为什么在月球的另一侧仍然有少量的赤铁矿形成,毕竟地球的氧气在理论上并不能到达月球背面。 更多的月球探索将带来更多月球科学 弗雷曼说,这种模型还可以解释在其他没有空气的星体(如小行星)上发现的赤铁矿:“可能是少量的水和尘埃颗粒的撞击让这些星体中的铁生锈了。” 李帅指出,这是月球科学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自上一次阿波罗(Apollo)计划登月以来的将近50年后,月球再次成为了一个主要的探索目的地。作为阿耳忒弥斯(Artemis)计划的一部分,NASA计划从明年开始向月球发射数十种新的仪器和技术实验,然后从2024年开始进行人类探月任务。 JPL还为名为“月球开拓者号”(Lunar Trailblazer)的轨道器建造了M3的新版本,其中一个仪器是高分辨率挥发物和矿物质月球测绘仪(High-resolutionVolatiles and Minerals Moon Mapper,HVM3),它将绘制月球上永远处在阴影中的陨石坑内的水冰位置图,或许还能揭示有关赤铁矿的新细节。 “我认为这些结果表明,太阳系中发生的化学过程比我们此前意识到的还要复杂。”孙说道,“我们可以通过在未来发射前往月球的任务,来检验这些假设,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 参考来源: https://www.nasa.gov/feature/jpl/the-moon-is-rusting-and-researchers-want-to-know-why

搜寻流浪行星

搜寻流浪行星

虽然我们对太阳系很熟悉,但它其实可能有些不为人知的古怪之处。银河系拥有许多行星围绕恒星运行。不过我们发现了根本不围绕任何恒星运行的行星,它们独自在银河系中漂流(除非有卫星相伴)。这类行星被称为流浪行星( rogue planets)。 https://nasa.tumblr.com 流浪行星源自何处? 行星的形成过程相当混乱。科学家认为,行星是在年轻恒星周围被称为原行星盘的气态尘埃盘中形成的,气体尘埃不断聚集形成更大的天体。 碰撞和近距离接触有时会使行星脱离其母恒星的引力束缚,形成流浪行星。不过流浪行星也可能形成于孤立的尘埃气体云,这些尘埃气体云因规模太小而无法创生出恒星。 https://nasa.tumblr.com 看见原先所看不见的行星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4000多颗系外行星,但只有少数是流浪行星。因为流浪行星很难被发现!流浪行星对我们来说几乎完全看不见,因为它们不能像恒星同样本身发出耀眼的光芒,而且宇宙也漆黑一片。这就像是在没有手电筒的情况下,在一间暗房里寻找一只黑猫。 天文学家寻找行星时,一般都是通过它所围绕运行的恒星来进行寻找的,观测围绕轨道运行的行星可能对母恒星产生的微小影响。但这对流浪行星却不起作用,因为它们没有围绕恒星运转。此外,流浪行星通常温度很低,所以也无法利用红外线望远镜的热视觉找到它们。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到流浪行星呢?天文学家利用一种奇妙的宇宙现象,通过流浪行星对星光的影响来探测它们。当地球、流浪行星和遥远的背景恒星排成一列时,流浪行星会扭曲增强背景恒星的星光。这种现象被称为引力微透镜效应(Microlensing),看起来是如下所示: https://nasa.tumblr.com 想象你有一个蹦床,一个高尔夫球和一个看不见的保龄球。如果你把保龄球放在蹦床上,即使你不能直接看到球,你也能看到它是如何在蹦床上留下凹痕的。如果你在它附近滚动高尔夫球,它会改变高尔夫球的路径。 流浪行星对太空的影响就像保龄球扭曲蹦床一样。当来自一颗遥远恒星的光经过一颗流浪行星时,会在发生扭曲(就像上面的动画中它在恒星周围弯曲一样)。如果地球上的天文学家观察这颗恒星,他们会注意到恒星会短暂地变亮。亮度尖峰的形状和持续时间会使天文学家们知道那里有一颗行星存在,即使行星本身无法被看见。 https://nasa.tumblr.com 地面望远镜必须透过地球的湍流大气来搜寻流浪行星。但当南希•格蕾丝•罗曼太空望远镜(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于本世纪20年代中期发射后,将处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甚至比月球还远),这将为观测遥远的恒星以及流浪行星提供更好的视角。 其他的太空望远镜必须非常幸运才能发现这些百万分之一的引力微透镜信号。但是罗曼太空望远镜会花几个月的时间观察大片的天空来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信号。 https://nasa.tumblr.com 来自流浪行星的教训 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不同的模型来解释不同的行星系统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和变化的,但我们仍然不知道哪些是正确的。这些模型对流浪行星做出了不同的预测,所以研究这些流浪行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哪种模型最有效。 当罗曼太空望远镜发现微小的透镜状星光光点时,天文学家就能通过光点持续的时间,很好地了解产生该信号的天体的质量。科学家们希望这项任务能探测到数百颗流浪行星,这些行星的体积小至火星(大约是地球的一半大小),大至气态巨行星,比如木星和土星。 https://nasa.tumblr.com 按照设计目的,罗曼太空望远镜只打算在银河系的一小片区域寻流浪行星。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机智的方法,利用罗曼太空望远镜未来的数据来估计整个银河系中有多少流浪行星。这些信息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知道相比银河系的其他星系,太阳系是相当普通还是有点古怪。 https://nasa.tumblr.com 罗曼太空望远镜将有非常广阔的视野,其捕捉到的视野几乎是哈勃太空望远镜的100倍。这项任务将帮助我们了解除了流浪行星之外的各种各样的有趣的事情,比如暗能量和暗物质,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在太空中的处境。 欲了解关于罗曼太空望远镜的更多信息,请戳阅:https://roman.gsfc.nasa.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