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木星”重定义太阳系

“流浪木星”重定义太阳系

木星形成后不久,它随着旋转的气体流动,被慢慢拉向太阳。土星也被拉进来,当两颗巨行星相互靠近,它们的命运就变得紧密相连了。当木星到达火星现在的位置时,它们掉入太阳的死亡螺旋停止了,之后这对巨行星转向移动并离太阳越来越远。开发这种早期太阳系模型的研究人员将其称为“大迁徙假说(Grand Tack)”。 Credit: NASA/GSFC 长期以来,木星一直是我们太阳的第五颗行星,但是它年轻时可是个流浪者。在很久以前,这颗巨行星朝着太阳系中心移动,之后又向外迁徙,一度到达现在火星的位置。木星的旅程深深地影响了太阳系,改变了小行星带的性质,使火星变得比它应该的更小。这些细节基于由国际团队(包括位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开发的早期太阳系的模型。研究结果在一篇2011年6月5日发表在《自然》的论文中报道。 “我们将木星的路径称为‘大迁徙假说(Grand Tack)’,因为这项研究的主题是木星向太阳移动,然后停止,转身,向外迁移,”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的Kevin Walsh说,“这种方向的变化就像帆船在浮标绕半圈返航一样(注:帆船这种操作的动词称为‘tack’)。” [rml_read_more] 根据新模型,木星在大约3.5个天文单位(注:1个天文单位,即1AU,是一个平均日地距离)的区域形成。因为当时大量的气体仍在太阳周围旋转,这颗巨大的行星被气体所吸引并拉向太阳。木星慢慢地向内旋转,直到它停在大约1.5个天文单位的距离,大约是火星现在的位置(当时火星还不存在)。 “我们推测木星停止向太阳移动是因为土星,”NASA戈达德的行星科学家、该论文的共同作者Avi Mandell说。其他合著者有法国尼斯的天文台(Aservandire de la Cote d’Azur)的Alessandro Morbidelli、法国波尔多天文台(Observatoire de Bordeaux)的Sean Raymond、和行星科学研究所(Planetary Science Institute,位于亚利桑那州图森)的David O’Brien。 像木星一样,土星在形成后不久就也被引向太阳。该模型认为,一旦两颗巨行星相互靠近,它们的命运就会永久地联系在一起。渐渐地,两个行星之间的所有气体被驱逐出去,使它们向太阳的死亡螺旋停止,并最终逆转它们的运动方向。这两颗行星一起向外行进,直到木星达到当前位置的5.2AU,土星则停留在大约7AU。(后来,其他力将土星推向了9.5AU,到达它今天的位置。) 这趟“旅行”花费了数十万到数百万年,影响非凡。 在艺术家的概念图中,气体和尘埃(制造行星的原材料)围绕着一颗年轻的恒星旋转。我们太阳系的行星形成于太阳周围类似的气体和尘埃盘。 Credit: NASA/JPL-Caltech 木星的足迹 Mandell说:“木星的迁入迁出可以解决小行星带的长期谜团:为什么它由干燥的岩石小天体和含冰小天体组成。” 天文学家认为小行星带的存在是因为木星的引力阻止了那里的岩石材料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颗行星,所以该区域仍是一个松散的材料集合。一些科学家此前曾考虑过木星在某些时候可能会靠近太阳的可能性,但这导致了一个主要问题:如果这样,木星会将小行星带中的物质打散,小行星带将不复存在。 “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想法限制了我们想象中木星可能的活动,”Walsh指出。 大迁徙假说不是让木星在向太阳移动时摧毁小行星带,而是说木星扰乱物体并将整个区域推得更远。 “木星的迁移过程缓慢,”Mandell解释说,“所以当它接近小行星带时,这不是一次猛烈的碰撞,而是更像缓慢的互绕步(do-si-do),木星会使小天体偏转,最后基本上会与小行星带转换位置。 “ 同样地,当木星远离太阳时,行星将小行星带向内推,使它到达我们熟悉的位置(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而且因为木星比之前走得更远,到达了存在含冰物质的区域,巨大的行星使这些含冰小天体偏向太阳并进入小行星带。 “最终结果是,小行星带中有来自内太阳系的岩石物体和来自外太阳系的含冰物体,”Walsh说, “我们的模型与不同材料的物质所应在的位置一致,就像我们今天在小行星带看到的那样。” 可怜的火星 木星在内太阳系流浪时产生了另一个重要影响:它的存在使得火星比本应形成的更小。 “为什么火星如此之小一直是我们太阳系形成中无法解决的问题,”Mandell说道,“这是团队开发太阳系形成新模型的最初动力。” 由于火星形成于比金星和地球更远的位置,它可以吸引来更多的原材料(原因请看注释),应该比金星和地球更大;但是,它反而更小。 “对于行星科学家来说,这根本说不通,”Mandell补充道。 但是,如果正如大迁徙假说所表示的那样,木星在内太阳系中溜达了一段时间,它就会分散一些可用于制造行星的材料。大约1AU外大部分材料都会被木星打散,只留给1.5AU处的火星一些微薄的原料。然而,地球和金星并不受影响,它们仍然在材料丰富的区域形成。 “凭借大迁徙假说,我们开始着手解释火星的形成;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小行星带,”Walsh说,“令我们惊讶的是,该模型对小行星带的解释成为最好的结果之一,并帮助我们比以前更好地了解它。” 另一个意外收获是,新模型将木星、土星和其他巨行星置于与“尼斯模型(Nice model)”非常吻合的位置,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理论,可以解释太阳系历史中这些大行星的运动。 大迁徙假说也使我们的太阳系与迄今为止发现的其他行星系统非常相似。在许多情况下,被称为“热木星(hot Jupiters)”的巨大的气体巨行星离它们的主星非常近(注:一般只有0.015-0.5AU,而木星轨道半径约为5AU),比水星离太阳更近。对于行星科学家来说,这种新发现的相似令人感到欣慰。 Walsh说:“知道我们自己的行星在过去经常移动,使太阳系比我们之前以为的更像我们的邻居,我们不再是一个异类了。” 译者注释: 1. 关于太阳系的形成 星系形成始于冷分子云(基本上是氢分子的集合),它们温度低密度大,通过重力会吸引气体、颗粒等物质过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原料”加入,这些物质会产生净旋转、形成圆盘来吸积更多物质。新来物质的势能变成里面气体的动能,越来越多碰撞产生热,当中心温度和密度升到足够高的时候,恒星就形成了。绝大多数材料都被新诞生的恒星吃掉了,圆盘上的剩余物变成行星、小行星等。而离太阳的远近决定了什么物质可以在对应的温度下凝结、从而成为构成小天体的材料。 在离太阳近的位置,温度相对较高,只有比较重的元素可以凝结;而随着离太阳越来越远,温度降到约300K以下,“冰(ices,可理解为氢化合物的固态形式)”也会参与到构成行星的活动中来,同时低温度也使这些行星可以用重力捕捉到氢、氦这种很轻的气体(为什么请看2),所以在离太阳远的地方,有更多“行星原材料”。这就是为什么太阳系的前四颗都是密度大、体积小、质量小的岩石行星,而后四颗气态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2.为什么地球上氢气很少? 我们知道氢、氦是宇宙中最充足的正常物质(按质量分别占74%和24%),它们也是气态行星的主要成分,那为什么地球上的氢如此少?地球离太阳较近,温度高,氢分子运动的速度很快,很轻易就可以逃离地球的引力。相反,像木星这样的巨型气态星球就可以轻松捕捉氢,因为它所在的位置温度低,氢无法逃离木星的引力。 3.木星质量在天文学中的意义 木星质量(Jupiter mass,符号是MJ)是主要用于量度行星、褐矮星(质量位于行星和恒星之间)质量的单位,一个木星质量(1MJ)是1.90×10^27 kg,不到千分之一太阳质量(Solar mass,符号是M☉,常用于度量宇宙中其它东西的质量,包括恒星、星系、黑洞等等)。~75MJ (0.08M☉)是恒星质量的下限,即低于这个质量温度则无法高到点燃核聚变,无法成为恒星。顺带提一下,~100M☉是恒星质量的上限,高于这个质量恒星将无法克服自身的重力,难免塌缩的命运。 参见 [1]:https://www.nasa.gov/topics/solarsystem/features/young-jupiter.html

马文:我接到一项新任务

马文:我接到一项新任务

Credits:NASA’s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tudio/Kel Elkins and Dan Gallagher 大家吼,我叫马文(MAVEN), 我的中文名字也叫专家号, 来火星有四年多了, 环绕火星在一个椭圆轨道上, 来火星是为了研究火星大气, 最近我接到一项新任务, 为Mars 2020漫游车提供接力通信任务, 相当于一颗中继卫星。 [rml_read_more] 我很乐意做这份工作, 并期待Mars 2020在火星表面能发现点什么, 最好是发现生命的痕迹, 因为他的数据是通过我传回地球的, 这样我也能吹一辈子牛逼, 不枉我卫星一生。 借用郭帆导演的一句话说, 如果你要拥有你从未有过的东西, 那么你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 Credits: NASA’s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tudio/Kel Elkins and Dan Gallagher 为此我将降低轨道高度, 从远火点6200公里,降至4500公里, 接下来几个月,我将开始变轨, 最终运行在一个远火点4500公里, 近火点150公里的椭圆轨道, 轨道周期约3.5小时。 另外我能工作到2030年, 或许更久, 未来可期…… 最后,喷气推进实验室(JPL), 今天最后一次发指令给机遇号漫游车的夜晚, 机遇号依然沉默,没有回应。 北京时间2月14日凌晨3时, NASA将举办一场新闻发布会 , 分享努力去唤醒机遇号火星车的结果, 其实也是一场告别会, 如果那个时间大家还没有休息的话, 可以参加一下, 直播地址:https://www.nasa.gov/nasalive 参考: [1]: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19/nasa-s-maven-spacecraft-shrinking-its-mars-orbit-to-prepare-for-mars-2020-rover [2]:https://www.nasa.gov/press-release/nasa-to-share-results-of-effort-to-recover-mars-opportunity-rover

中国和印度引领全球绿化

中国和印度引领全球绿化

来自NASA两颗对地观测卫星Aqua和Terra的数据,地球比20年前更加绿色了,这张图中,植被增加最多的地方用深绿色表示,数据显示中国和印度引领了全球的绿化。 Credits:NASA Earth Observatory 一则好消息,来自NASA Earth的卫星数据,由于中国和印度的植树和农业集约化,地球比20年前更加绿色了。 过去二十年里地球增加的绿化面积,相当于所有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覆盖面积。现在每年增加超过200万平方英里的绿化面积,与21世纪初相比,大约增加了5%。 从2000年到2017年,中印两国引领全球绿化,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的植树计划(占42%),以及中国(占32%)和印度(占82%)两国的集约化农业。 Credits:NASA Earth Observatory [rml_read_more] 波士顿大学地球和环境系的科学家Chi Chen称:“尽管中国和印度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9%,但中国和印度占全球绿化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是一项惊人的发现,因为考虑到人口众多的国家,一般会过度开发,导致土地退化,绿化面积减少。” 每十年绿化面积的变化Credits:NASA Earth Observatory 最后我们再看两张图,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过去的2019年1月,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了了410ppm(百万分之一)。 Credit:climate.nasa.gov 近代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40万年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创出新高。 Credit:climate.nasa.gov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通过诸如森林砍伐,化石燃料燃烧等人类活动,以及火山喷发等自然过程中被释放出来。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增加,说明空气中的平衡正在打破,值得我们警醒。 参考: [1]:https://www.nasa.gov/feature/ames/human-activity-in-china-and-india-dominates-the-greening-of-earth-nasa-study-shows [2]: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images/144540/china-and-india-lead-the-way-in-greening [3]:https://climate.nasa.gov/vital-signs/carbon-dioxide/

Plane Crossing a Crescent Moon

Plane Crossing a Crescent Moon

2019 February 12 Plane Crossing a Crescent Moon Image Credit & Copyright: Olivier Staiger (Binounistan.com) Explanation: No, this is not a good way to get to the Moon. What is pictured is a chance superposition of an airplane and the Moon. The contrail would normally appear white, but the large volume of air toward the setting Sun preferentially knocks away blue light, giving the reflected trail a bright red hue. Far in the distance, well behind the plane, is a crescent Moon, also slightly reddened. Captured a month ago above Valais, Switzerland, the featured image was taken so soon after sunset that planes in the sky were still in sunlight, as were their contrails. Within minutes, unfortunately, the impromptu sky show ended. The plane crossed…

New Data: Ultima Thule Surprisingly Flat

New Data: Ultima Thule Surprisingly Flat

2019 February 11 New Data: Ultima Thule Surprisingly Flat Illustration Credit: NASA, JHU’s APL, SwRI Explanation: Ultima Thule is not the object humanity thought that it was last month. When the robotic New Horizons spacecraft zoomed past the distant asteroid Ultima Thule (officially 2014 MU69) in early January, early images showed two circular lobes that when most simply extrapolated to 3D were thought to be, roughly, spheres. However, analyses of newly beamed-back images — including many taken soon after closest approach — shows eclipsed stars re-appearing sooner than expected. The only explanation possible is that this 30-km long Kuiper belt object has a different 3D shape than believed only a few weeks ago. Specifically, as shown in the featured illustration, it now appears that the…

NASA准备建造的月球空间站,名为门户(Gateway)

NASA准备建造的月球空间站,名为门户(Gateway)

导读:人类在地球上空长期居住的飞船,我们称之为国际空间站(ISS),未来在月球轨道建造的空间站,将称之为门户(Gateway) 门户(Gateway)将成为月球以及未来人类火星任务的宇航员探险基地。甚至在我们第一次前往火星之前,宇航员将使用它来进行远离地球生活的训练;我们将通过它来练习在深空中的不同轨道上移动宇宙飞船。 1.NASA真的在建造宇宙飞船?! 虽然不是最终配置,但此信息图显示了门户(Gateway)当前的部件阵容。蓝色显示的模块是美国的贡献,紫色对应的模块是国际组成部分,而黄色模块是既有美国也有国际贡献或待定。 Credits: NASA 没错!NASA正在与其合作伙伴设计开发一种小型宇宙飞船,称为门户(Gateway),将绕月球轨道运行。这艘宇宙飞船将成为宇航员的临时住所和办公室,距离地球400,000千米,只有大约五天的通勤时间。 [rml_read_more] 门户(Gateway)将设有生活区、科学研究实验室、访问航天器的港口(比如门)等。它将为NASA及其合作伙伴提供比以往更多接近月球表面的途径,辅助人类和机器人任务。 门户(Gateway)将成为月球以及未来人类火星任务的宇航员探险基地。甚至在我们第一次前往火星之前,宇航员将使用它来进行远离地球生活的训练;我们将通过它来练习在深空中的不同轨道上移动宇宙飞船。 2. 那么,它是月球周围的一个新空间站吗? 某种程度上是的。宇航员每年至少会访问一次门户(Gateway),但他们不会像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上的机组人员一样全年停留。门户(Gateway)也小得多,它的内部大小与一居室公寓相当(而空间站比六居室房子大)。停靠之后,宇航员可一次在宇宙飞船上生活工作长达三个月,包括进行科学实验以及前往月球表面。 即使没有机组人员,最先进的机器人和计算机也将在宇宙飞船内外进行实验,自动将数据返回地球。 3. 但是为什么要有门户(Gateway)呢?为什么不直接去月球? 我们希望门户(Gateway)成为人类探索的新地方,同时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科学技术。在2018年10月在德国不来梅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上,NASA获得了国际太空界压倒性的积极反馈:宇宙飞船对于人类拓展太阳系(包括月球和火星)非常重要。 NASA正在寻找可重复使用的着陆器,使宇航员穿梭于门户(Gateway)和月球之间。就像机场一样,开往月球表面或火星的航天器可以在门户加油或更换零件,并在不回家的情况下补给食物和氧气等。前往门户(Gateway)长达数月的探险,可能允许多次前往月球表面并探索月球上的新地点。 4. 好,那么如何在深空中建造宇宙飞船呢? 强大的太空发射系统火箭将携带猎户座飞船、其机组人员、以及的门户(Gateway)的大部件通往月球轨道。 Credits: NASA NASA计划用五到六次火箭发射来建造门户(Gateway)(而建造空间站用了34次发射)。该机构强大的太空发射系统(Space Launch System,SLS)和猎户座飞船是整个组装和运营的关键,我们正在与美国公司和国际空间机构合作,在未来十年内完成建设。 我们将通过多个火箭发送门户(Gateway)的大部件,以便在太空中自动组装。有些部件可以通过私人火箭发送,但NASA的SLS火箭将运输最多。猎户座飞船将把它们推向数万公里外的门户(Gateway)。 NASA将与美国公司合作,为门户(Gateway)建造一个名为居住模块的小型生活工作区。此次建设将利用“探索伙伴关系下一代航天技术(Next Space Technologies for Exploration Partnerships, NextSTEP)“的多年研究和示范。同时NASA正在与国际合作伙伴进行讨论,以提供扩大的生活空间、先进的机器人技术、运输、和科学能力。 我们还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合作制定标准,使未来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实验或航天器部件,这些将在最先进的月球前哨上无缝运行。 最近,该机构开始讨论如何往门户发送物资,并正在寻求美国公司的投入,以便向轨道飞船运送货物、设备和其他物品,比如食物。 5. 门户(Gateway)可以进行哪些研究? 通过与科学家和工程师交谈,NASA认为门户(Gateway)将成为月球探测新时代的关键,无论是在轨道上还是在月球表面。关于门户(Gateway)最独特的一点是,NASA可以将它移动到月球周围的其他轨道,以便在新的位置进行更多的科学研究。 该机构希望利用门户(Gateway)作为一个科学平台,可以回顾地球、观察太阳、并获得广阔宇宙的无障碍视野。通过研究地球、月球和火星(我们最了解的三个行星体)的地质,以及它们彼此的相似和不同点,我们可以了解有关行星和行星系统形成的重要问题。 6. 这听起来不错,但门户(Gateway)什么时候可以使用? NASA已经开始致力于门户(Gateway)了!第一个主要部分将为宇宙飞船提供动力和推进力,并计划于2022年在私人火箭上发射。在它进入轨道并测试其动力和通信后,NASA将在SLS和猎户座飞行任务中发射四名宇航员并携带两个新部分,将增加一个小的生活空间和初步的科学和操作能力。 之后的每年,宇航员将携带新部件前往门户(Gateway),直至完成组装(目前定于2026年)。 参考: [1]:https://www.nasa.gov/feature/questions-nasas-new-spaceship [2]:https://www.nasa.gov/feature/nasa-s-lunar-outpost-will-extend-human-presence-in-deep-space

全球变暖 意味着什么?

全球变暖 意味着什么?

地球持续变暖,根据NASA和NOAA独立分析的数据,2018年全球表面温度是自1880年以来,第四温暖的年份。 2018年的全球温度比1951年至1980年间的平均温度高出0.83摄氏度,在全球范围内,2018年的温度排在2016年,2017年,2015年之后,也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五年。 自1880年以来,全球表面温度平均上升了1摄氏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所致。 上面这段视频是NASA自1880年至今的全球温度记录,以每5年期间温度记录的平均值,与1951年至1980年间平均值对比后,形成的可视化数据。 天气动力学(Weather dynamics)通常影响着区域温度,因此并非地球上每个地区都经历了类似的温度变暖,根据NOAA的数据,2018年美国本土的48个州,是有记录以来第十四温暖的年份。 [rml_read_more] 全球变暖,对地球来说意味着什么? 过去的五年是现代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对地球来说会怎样呢?这意味着火灾季节时,火势会更旺且持续的时间会越久,另外全球变暖还导致了海平面上升。 来源:NASA NASA科学家们使用的数据,来自遍布全球6300多个站点,包括气象站,南极以及海上船舶和浮标的数据。下面通过一组数字来说明地球的持续变暖: 来源:NASA 2018年是有记录以来第四热的年份。 来源:NASA 全球范围内说,2018年的地球温度比1951年至1980年间的平均温度,高出0.83摄氏度(1.5华氏度)。 来源:NASA 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开始加速融化,1993年至2016年间,格陵兰和南极冰盖大约融化了4000亿加仑的水,相当于605830个奥林匹克游泳池的水量。 来源:NASA 自1880年以来, 全球海平面大约上升了20.32厘米(8英寸)。 来源:NASA 2018年,仅在美国,野火烧毁的面积就超过了288.09平方公里(71189英亩)。 来源:NASA 自19世纪末以来,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46%,这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参见 [1]:https://www.nasa.gov/press-release/2018-fourth-warmest-year-in-continued-warming-trend-according-to-nasa-noaa [2]:https://nasa.tumblr.com/post/182607983129/global-temperature-by-the-numbers

Venus Unveiled

Venus Unveiled

2019 February 10 Venus Unveiled Image Credit: Venus (left): NASA, JPL, Magellan Project; Earth (right): NASA, Apollo 17 Explanation: What does Venus look like beneath its thick clouds? These clouds keep the planet’s surface hidden from even the powerful telescopic eyes of Earth-bound astronomers. In the early 1990s, though, using imaging radar, NASA’s Venus-orbiting Magellan spacecraft was able to lift the veil from the face of Venus and produced spectacular high resolution images of the planet’s surface. Colors used in this computer generated picture of Magellan radar data are based on color images from the surface of Venus transmitted by the Soviet Venera 13 and 14 landers. The bright area running roughly across the middle represents the largest highland region of Venus known as Aphrod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