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阿波罗11号之路:登月太空竞赛时间表

通往阿波罗11号之路:登月太空竞赛时间表

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拉开了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太空竞赛的序幕。作为回应,美国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索者1号”,发现了范艾伦辐射带,并最终研制出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表面并安全带回地球的运载火箭和航天器。 那是美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尤其是考虑到登月任务的巨大成本和技术难度。这里汇总了通往阿波罗11号登月的历史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性时刻。 1957年: • 10月4日: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 1958年: • 1月3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升空,后来发现了范艾伦辐射带 • 7月29日: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法案》,宣告了 NASA 的成立 • 10月7日:NASA启动水星计划(Mercury program),该计划研发了单人太空舱,旨在证明人类可以在太空生活和工作 1959年: • 1月3日:1月3日,阿拉斯加州成为美国第49个州 • 1月4日:前苏联的“月神1号”(Luna 1)成为第一个飞越月球的航天器(止步于月球附近,未实现登月) • 2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就任古巴总理 • 4月9日:7名宇航员入选水星计划,他们分别是艾伦•谢泼德(Alan Shepard)、 维吉尔•格斯•格里森姆(Virgil “Gus” Grissom)、 约翰•格伦(John Glenn)、斯科特•卡彭特(Scott Carpenter)、沃利•希拉(Wally Schirra)、 戈登•库珀(Gordon Cooper)和唐纳德•德克•斯雷顿(Donald “Deke” Slayton) • 12月:NASA开始开发“土星”运载火箭 美国第一批宇航员“水星七人组” 版权:NASA 1960年: • 7月:NASA选定“阿波罗”(Apollo)作为其载人航天计划的名称 • 11月8日: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当选美国总统 1961年: • 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成为太空飞行第一人 • 4月17日 :猪湾事件发生 • 5月5日:艾伦•谢泼德(Alan Shepard)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美国人 • 5月25日:Kennedy总统提出在2020年之前实现使宇航员登陆月球:“我认为美国应该致力于在这十年结束之前将一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让他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标。” 1962年: • 2月20日:约翰•格伦(John Glenn)成为美国首位环绕地球飞行的宇航员 • 7月:NASA为“阿波罗计划”载人登月计划选定一种新的月球轨道交会登月法(LOR)。该方法需要发射两艘航天器,由一艘较大的航天器(指令/服务舱)携带一艘装载宇航员的登月航天器(登月舱)。进入月球轨道之后,登月舱与指令/服务舱分离,并降落在月球表面;指令/服务舱则留在月球轨道。登月完成之后,登月舱重新起飞,与指令/服务舱在月球轨道集合,并返回地球。该方案中需要3名宇航员中分别位于在指令/服务舱和登月舱里 • 9月12日:John F. Kennedy在美国莱斯大学发表演讲时说道:“我们选择在这十年内登陆月球并完成其他事情,不是因为它们很简单,而是因为它们很艰难。” • 10月16日至28日:古巴导弹危机 1963年: • 8月28日: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在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发表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 9月:Kennedy总统提议与前苏联联合探月,前苏联总理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没有对此做出回应 • 11月16日:John F. Kennedy最后一次访问卡纳维拉尔角(Cape Canaveral),带着对阿波罗计划重新燃起的热情离开 • 11月22日:John F. Kennedy在达拉斯遇刺,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宣誓就任总统 John F. Kennedy总统最后一次访问卡纳维拉尔角期间与德国火箭先驱沃纳•冯•布劳恩(Werner Von Braun)一起 版权:NASA [rml_read_more] 1964年: • 5月:一枚“土星1号”火箭在阿波罗飞船模型的第一次飞行中爆炸 • 7月2日:美国总统Johnson签署《民权法案》 • 11月28日:美国“水手4号”(Mariner 4)发射,发回第一批火星照片 1965年: • 3月7日至25日:阿拉巴马州塞尔玛市民权游行 • 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Alexei Leonov)完成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 3月23日:“双子星座3号”飞船搭载宇航员维吉尔•格斯•格里森姆(Virgil “Gus” Grissom)和约翰•杨(John Young)进行了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双子座计划(Gemini program)旨在对阿波罗计划所需的轨道交会和太空行走技术进行完善和积累 • 8月6日,Johnson总统签署《选举权法》 1966年: • 2月26日,“土星1B”火箭搭载阿波罗1号首次发射成功 • 3月16日: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人类六次登月着陆点的全景照片

人类六次登月着陆点的全景照片

阿波罗11号登陆点全景照 1969年7月21日4时17分40秒, 鹰号登月舱降落在月表静海, 6个多小时后,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先后踏上月面, 两人在月面活动了2小时31分40秒, 带回了21.55千克(47.51磅)的样品。 登月地点: 静海(Sea of Tranquility) 月面坐标: 北纬0.71度,东经23.63度。 来源:NASA 阿波罗12号登月全景照 阿波罗12号于1969年11月14日发射, 11月19日登陆月球,11月24日返回地球。 人类第二次载人登月任务, 在风暴洋着陆,位于勘测者3号附近, 执行的是一次精准着陆。 两次月球表面舱外活动, 共计7小时45分18秒, 采集月球样本34.35千克。 登月地点: 风暴洋 (Ocean of Storms) 月面坐标: 南纬3.04度,西经23.42度 来源:NASA 阿波罗14号登月点全景照 阿波罗14号于1971年1月31日发射, 2月5日登陆月球,2月9日返回地球。 人类第三次成功载人登月任务, 在弗拉•毛罗环形山(Fra Mauro)着陆, 这次任务的主要目标是从这个区域采样返回。 两次月球表面舱外活动, 共计9小时22分31秒, 采集月球样本42.27千克。 登月地点: 弗拉•毛罗环形山(Fra Mauro) 月面坐标: 南纬3.65度,西经17.48度 来源:NASA 阿波罗15号登陆点全景照 阿波罗15号于1971年7月26日发射, 7月30日登陆月球,8月7日返回地球。 这是人类第四次成功载人登月任务。 阿波罗15号首次执行了阿波罗计划中的J任务, 与前几次任务相比在月球上停留更久, 科学研究的比例更大。 宇航员们首次驾驶一辆月球车, 三次月球表面舱外活动, 共计18小时34分46秒, 采集月球样本77.31千克。 登月地点: 海德里亚平宁区(Hadley-Apennine) 月面坐标: 北纬26.08度,东经3.66度 来源:NASA 阿波罗16号登陆点全景照 阿波罗16号于1972年4月16日发射, 4月21日登陆月球,4月27日返回地球。 人类第五次成功载人登月任务, 在笛卡尔高地着陆, 在月球上首次使用了紫外线照相机。 阿波罗16号,三次月球表面舱外活动, 共计20小时14分14秒,采集月球样本95.7千克。 登月地点: 笛卡尔高地(Descartes Highlands) 月面坐标: 南纬8.97度,东经15.51度。 来源:NASA 阿波罗17号登陆点全景照 阿波罗17号于1972年12月7日发射, 12月11日登陆月球,12月19日返回地球。 人类第六次成功载人登月任务, 也是人类最后一次载人登月任务。 阿波罗17号,三次月球表面舱外活动, 共计22小时3分57秒,采集月球样本110.5千克。 登月地点: 陶拉斯-利特罗(Taurus-Littrow)山谷 月面坐标: 北纬20.16度,东经30.77度 来源:NASA 参考: [1]:https://www.nasa.gov/feature/nasa-releases-stunning-panoramas-of-apollo-landing-sites-for-50th-anniversary/

骨子里流淌着航天人的血液: 乔安‧摩根的故事

骨子里流淌着航天人的血液: 乔安‧摩根的故事

当土星5号火箭搭载着阿波罗11号升空,首次将人类送往月球表面时,发射小组的成员们正透过发射控制中心的窗户观看这一历史性时刻。 房间里挤满了人,几乎全是穿白衬衫打黑领带的男士,他们正聚精会神地观看火箭冲向天空。但其中有一位女性,坐在第三排中间偏左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事实上,她是阿波罗11号发射控制内唯一的女性。 她就是乔安‧摩根(JoAnn Morgan),阿波罗11号的仪器管理员。 肯尼迪航天中心政府-工业小组成员从发射控制中心的控制台站起来,透过窗户观看阿波罗11号发射。JoAnn Morgan坐在第三排中间偏左的位置。 版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如今,阿波罗11号仪器管理员是Morgan最广为人知的头衔。但实际上她在NASA的职业生涯长达45年,她不断地为参与太空探索计划的女性打破一个又一个天花板。她不仅是第一位在NASA赢得斯隆奖学金(Sloan Fellowship)的女性,NASA的第一位女性部门主管,肯尼迪航天中心(KSC)的第一位女性高级主管,KSC的第一位女性副主任,也是安全与任务保障部第一个女主任……因其女性身份,如此种种头衔不胜枚举。 那么,让我们开始回答一个问题,该问题对于理解女性对登月和NASA的贡献至关重要:JoAnn Morgan是谁? “一个早熟的孩子” 摩根自称她小时候是一个“早熟的孩子”。她热爱数学、科学,尤其是音乐,极其热爱以至于她相信自己长大后会成为一名钢琴老师。但自从她的父亲将全家从阿拉巴马州一个关系亲密的社区中搬迁到佛罗里达州的泰特斯维尔后,她的人生轨迹很快发生了变化。 搬家使全家人都很不高兴。Morgan当时是一名高中三年级的学生,突然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读的学校转学,她感觉自己好像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摔了一跤”。 Morgan发现她在佛罗里达的新家和她的故乡有很多不同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火箭。 经常有火箭从她学校的河对岸发射升空,因此当和朋友们一起看火箭发射就像是“在海滩上看烟花”。但若要说这就是Morgan在NASA最终职业生涯的主要激励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非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火箭发射只不过是背景噪音加上闪亮的火光,仅此而已。 “获取新知识的机会” 1958年1月3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索者1号”被“丘比特-C”(Jupiter C)型火箭送入轨道。探索者1号证实了地球周围存在高能辐射带。 版权:NASA 当1958年1月31日美国第一颗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 – “探索者1号”发射升空,火箭对于Morgan而言开始有了意义。在那个时代,卫星不像如今这样普遍。当时,前苏联的人造卫星Sputnik和Sputnik 2是仅有的两颗成功进入轨道的人造卫星。 “探索者1号”在发现范艾伦辐射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者1号”的测量仪器对似乎是辐射的现象做出了反应,因此詹姆斯•范•艾伦博士(Dr. James Van Allen)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所捕获。 这一发现鼓舞了Morgan参与太空探索计划的决心。周遭火箭发射的轰鸣声与此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她说:“我心想这是关乎地球上每个人的非常深奥的知识。这是一项重要发现,我想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正是全新的知识以及获取新知识的机会驱使我这么做。” 当Morgan看到陆军弹道飞弹署(Army Ballistic Missile Agency)两个空缺职位的招聘广告时,她的机会来临了。招聘广告中列出的是两个工程师助理的职位,需要两名学生在暑假期间实习。 Morgan说:“感谢上帝,广告上面写的是‘学生’而不是‘男生’,否则我就不会申请了。” [rml_read_more] “我的骨子里流淌着航天人的血液” 凭借Morgan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优势,她得到这份实习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了。从那时起,一切进展十分迅速:“周末刚参加完高中毕业典礼,下周一我就开始在陆军上班了,接着在周五晚上参与了我的第一次发射作业。” 17岁那年夏天,Morgan开始以佛罗里达大学管理实习生的身份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Cape Canaveral Air Force Station)的陆军实习。这个项目很快就被纳入一个应对前苏联成就而成立的全新的太空探索机构:一个名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简称NASA)的机构。 土星500F火箭首次在Launch Complex 39A发射台亮相,其首席设计师韦恩‧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以及肯尼迪航天中心主任库尔特‧德布斯(Kurt Debus)出席。 由于Morgan夏天在新成立的NASA的工作经历,以及在学年期间从杰克逊维尔州立大学(Jacksonville State University)获得数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她的潜力并没有遭到忽视。成功发将阿波罗飞船射到月球的土星5号火箭的总设计师,Wernher von Braun博士和其团队成员认识到Morgan可以为人类航天计划做出多大的贡献。 Morgan说:“我的所有导师都是男性,这只是一个需要承认的简单事实。” KSC的第一任主管Kurt Debus博士研究了Morgan的课程作业,发现她在写技术论文、处理数据系统和制造计算机组件方面(这些东西在当时也不像如今那么普遍)非常有经验。他为Morgan提供了一个获得认证的途径,几堂课之后,她被认证为测量仪器工程师和数据系统工程师,并被Debus博士的团队雇佣为初级工程师。 她说:“这是我命中注定要做的事。我的骨子里流淌着航天人的血液。”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完美的融合。Morgan是一位天才数学家、出色的沟通者和真诚的工程师,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人的偏见,尤其是在60年代。 “你不会让一个工程师去煮咖啡” Morgan后来从同事那里得知,当她被聘入团队时,她的顶头上司吉姆•怀特(Jim White)召集了她以外的所有人开会。房间满满全是男性,White向组员们解释道: “这是一位想成为工程师的年轻女性,你们要把她当作工程师一样对待。但她不是你们的朋友,因为还不熟悉,你们要称呼她为Hardin女士。” “嗯,那我们能请她帮忙煮咖啡吗?”有人问道。 White 回复说:“不,你不会让一个工程师去煮咖啡。” White想让团队完全明白:Morgan是一个真正的工程师,而她作为一名女性并不影响到这一点。通过开诚布公地与组员们交谈,White想要建立一个尊重Morgan的环境。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不尽如人意。 ” JoAnn,这里欢迎你” 需要Morgan克服的障碍似乎是无穷无尽的,从在工作基地接到色情骚扰电话到需要一名保安对仅供男士使用的洗手间进行清场。 Morgan说:“必须意识到的是,无论我走到哪里,比如当我去做一个程序审查,或当去做一个测试后的评论,以及几乎我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部分,我都会将是房间里唯一的女性。在某种程度上,我有一种孤独感;但另一方面,我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工作做到最好。” 在10月阿波罗7号倒计时的飞行准备测试中,发射操作副主任沃尔特•卡普莱恩(Walter Kapryan)(左)与发射操作主任罗科•佩特龙(Rocco Petrone)正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34号发射台的发射管制台进行交谈 版权:NASA 当一位测试主管看到Morgan正在34号发射管制台坐下来,戴上耳机以获取测试结果时,对她而言的一个“惊人时刻”到来了。 “这位主管走过来一拳打在了我的后背上方,实际上是正好打到后背。并且说道:‘我们这里没有女人!’他当时的表情很难看,我心想糟了。” Morgan打电话给卡尔•森德勒(Karl Sendler),他为阿波罗计划开发了发射处理系统并订购了测试结果,她在电话里说道:“嗯……这位测试主管说这里不允许女性进入。” Sendler回答回复道:“噢,别听他的!戴上耳机,尽快把测试结果给我。” 作为对测试主管如此对待Morgan的回应,其他人纷纷站出来表示她被已经被录取了。主持土星5号月球运载火箭研制和运行的罗科‧佩特龙(Rocco Petrone),后来拍了拍Morgan的肩膀。 他说道:“JoAnn,这里欢迎你” “你是我们中最棒的沟通者” JoAnn Morgan是阿波罗11号发射期间在发射室里的唯一一位女性 版权:NASA 尽管Morgan为NASA所有的水星、双子(星)座和阿波罗项目工作,并被升职为高级工程师,但她仍然不被允许在发射期间进入发射室 – 直到Karl Sendle替她争取到阿波罗11号发射期间进入发射室的资格。 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Sendler不得不一路跑到顶楼去请求Debus的许可。当Sendler把Morgan叫到他的办公室分享这个好消息时,他“几乎高兴坏了”: 他说:“你是我们中最棒的沟通者,你将登上阿波罗11号的控制台!” 登上控制台带来的额外好处是Morgan终于可以不参加从下午3点直到凌晨3点的夜班了。这是她第一次在下午3点下班,可以有时间和丈夫待在一起。她的丈夫是一名教师和乐队指挥,平常很少能见到他。一旦发射任务结束,她的丈夫就会带着她去卡普瓦岛的乘船旅行进行庆祝。 她说:“我太激动了,我的生活逐渐圆满起来。首先我要在控制台参与发射,现场感受冲击波的震动,然后我就要去度假了!” JoAnn Morgan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计算机系统部门工作时 版权:NASA “这绝对成就了我的事业” 如同听上去那样,作为阿波罗11号发射室的仪器管理员,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发射代表着本次任务的开始,在发射团队投入到包括发射和月球转移轨道射入在内的一系列关键事件之后,德克萨斯州的任务指挥团队将接管任务,我们的发射团队将完全失去指挥权。 对Morgan来说,在历史关键时刻能够作为一名仪器管理员出现在发射室是开创性的:“这非常令人信服,也绝对成就了我的事业。” 也许最好的部分是能够直观感受到冲击波的振动。在此之前,Morgan一直待在遥测站、展出室或发射天线的上方营地,只能通过其他人的描述来感受冲击波震动的感觉。现在,Morgan终于有机会亲自体验了。 ” NASA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 如同土星五号火箭,摩根的事业也开始腾飞。她成为了NASA第一位获得斯隆奖学金的女性,她此前曾在加州斯坦福大学获得管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当她回到NASA时,她成为了计算机系统部门的主管。那是在70年代,当时NASA正在从使用旧的巨型计算机过渡到使用大量小型计算机。而她作为第一个担任该角色的女性,使这一变化增添了新的一项事实:“因此,人们不得不做出改变来适应我和新技术。这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件让人窒息的事情!一个双重打击!” STS-112飞行员帕梅拉•梅洛伊(Pamela Melroy)(左)和任务专家桑德拉•马格努斯(Sandra Magnus)(中)在机组人员返回KSC后与代理副主任JoAnn Morgan(右)进行交谈。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完美着陆,完成了450万英里的国际空间站之旅。 版权:NASA 这个过程非常困难,但Morgan再次证明了她的能力。她是“戴着天鹅绒手套的经理”。她将南方人、淑女的性格与在斯坦福接受的培训结合起来,激发了人们的改变,并推动大家不断前进。 从那时起,Morgan在许多其他角色上均表现十分出色,包括一次性运载火箭副总裁、有效载荷项目管理总监、安全和任务保障总监。她是最后两个证实航天飞机做好发射准备的人之一,也是KSC第一位担任行政职务的女性,即中心副主任。 但最让Morgan兴奋的是她的贡献和最初激励她加入太空探索计划的是同一件事情:科学发现。 “我的最后一项任务是那两个勇敢的火星漫游者(勇气号和机遇号)。让人们了解到探索太空拥有广阔的未来,NASA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这十分有趣。” 直到今天,Morgan仍然是KSC最受欢迎的女性之一。她获得了众多奖项和表彰,其中包括表彰她在阿波罗Launch Complex 39发射台发射期间所做工作的一枚成就奖,四枚杰出服务奖章和两枚杰出领导奖章。她还获得了库尔特‧H‧德布斯奖(Kurt H. Debus Award),以及比尔•克林顿(Bill…

50年前的今天,阿波罗11号启程前往月球

50年前的今天,阿波罗11号启程前往月球

北京时间1969年7月16日21时32分,在约翰·肯尼迪总统提出了登月计划8年1个月22天后,阿波罗11号三名宇航员尼尔•A•阿姆斯特朗(Neil A. Armstrong)、埃德温•E•巴兹•奥尔德林(Edwin E. “Buzz” Aldrin)和迈克尔•柯林斯(Michael Collins)搭乘土星5号火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发射平台,前往月球,预计有一百万人在发射现场周围进行了观看,33个国家进行了电视直播。 强烈推荐右边链接https://apolloinrealtime.org/11/ ,可以观看阿波罗11号任务的“实时画面。” 来源:NASA 注:小程序暂时无法观看该视频,请点击右下角“···”符号后点击“阅读原文”复制页面链接,然后粘贴到浏览器中观看。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Apollo 11)的三位宇航员尼尔•A•阿姆斯特朗(Neil A. Armstrong)、埃德温•E•巴兹•奥尔德林(Edwin E. “Buzz” Aldrin)和迈克尔•柯林斯(Michael Collins)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开启一段历史性的旅程。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总统当年的目标,是让男性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 7月4日,休完周末的假期之后,三位宇航员抵达肯尼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 ,KSC),忙碌于载人登月任务的最后训练。在T-38 “禽爪”教练机(T-38 Talon training aircraft)上,三人分别完成了特技飞行的试飞,并再一次核对了他们的飞行计划。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登月舱(Lunar Module,LM)模拟器中训练,而柯林斯则在指令舱(Command Module,CM)模拟器中进行同样的练习,在KC-135失重飞机上,奥尔德林进行了只有六分之一重力感受的抛物线飞行,阿姆斯特朗则同通过乘坐直升机来磨练他驾驶登月舱到达月球表面的技能。 在阿波罗11号升空的前两天,三位宇航员召开了一次简短的线上新闻发布会,通过电视连线回答记者最后想要询问的问题(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希望尽量减少宇航员接触其他人的机会,防止他们产生任何可能的身体不适,以至延误任务或在飞行中引发问题)。7月11日,NASA开启了飞船发射的初步倒计时,并在三天后开始正式的最终倒计时。 阿姆斯特朗 图片来源:NASA 奥尔德林 图片来源:NASA 柯林斯 阿波罗11号发射前4天,三位宇航员到达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他们最后的模拟训练。 图片来源:NASA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登月舱中进行模拟训练。 图片来源:NASA 奥尔德林在KC-135失重飞机的抛物线飞行中进行六分之一重力训练。 图片来源:NASA 柯林斯结束了特技飞行的练习,从T-38教练机上下来。 图片来源:NASA 阿波罗11号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到达直升机训练场,磨练在月球表面降落的技巧。 图片来源:NASA 阿姆斯特朗在进行舱外活动(extravehicular activity,EVA)训练,彩排他踏上月球的第一步。 图片来源:NASA 阿波罗11号的三位宇航员(从左至右依次是)奥尔德林、柯林斯和阿姆斯特朗在复习该任务的飞行计划,当时距离飞船发射仅剩几天时间。 图片来源:NASA 7月14日,阿波罗11号的三位宇航员(从左至右依次是)奥尔德林、阿姆斯特朗和柯林斯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 图片来源:NASA [rml_read_more] 美国海军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USS Hornet)是阿波罗11号的主要救援船,7月7日至9日三天的时间里,返回珍珠港(Pearl Harbor)之前大黄蜂号在夏威夷当地水域进行了9次模拟回收演习(Simulated Recovery Exercises,SIMEX),由美国海军的“蛙人”水下爆破队(Frogmen)作为穿着生物隔离服(Biological Isolation Garments,BIG)的宇航员替身。大黄蜂号一旦驶入港口,NASA的其他人员和记者团队就会登上船,“蛙人”也会获得几天上岸休假的机会。 7月12日,大黄蜂驶离了她的停泊处,从珍珠港出发航行到她的第一个“值班站点”,为飞船可能的发射中止待命。在阿波罗11号任务的最初几个小时内,如果出现了任何问题,飞船将在夏威夷西南方约1,600英里(约2600千米)处的太平洋中进行紧急溅落。 7月15日,大黄蜂号穿过赤道,进行了常规的船上庆祝活动,在阿波罗11号发射前约5小时抵达了发射中止地点,并完成了另外的9个模拟回收演习,包括难度较高的夜间回收演习。直到阿波罗11号安全地前往月球之前,大黄蜂号都一直停留在它的值班站点,之后它向北朝着阿波罗11号任务正常溅落区域的终点驶去,到达火奴鲁鲁西南约1,200英里(约1900千米)、约翰斯顿岛以南450英里(约720千米)的位置。 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共同进行的模拟回收演习。 “蛙人”成员从回收直升机上跃入海中,同时大黄蜂号航空母舰驶近阿波罗指令舱模拟器。 图片来源:NASA “蛙人”成员被回收直升机救起。 图片来源:NASA “蛙人”成员在大黄蜂号甲板上上晾晒他们的生物隔离服。 图片来源:NASA 在大黄蜂号上,NASA的工作人员曾进行过一系列飞船溅落后宇航员检疫隔离相关的排练,目的是为了防止月球上任何可能的微生物污染地球。根据计划,指定的污染排除游泳员为海军上尉克拉伦斯•J•克兰西•哈特莱贝格(Lt. Clarence J. “Clancy” Hatleberg),来自水下爆破队第11分队。 5月份的时候,哈特莱贝格曾在墨西哥湾与阿波罗11号宇航员一起进行训练,在飞船溅落后,他迅速打开指令舱的舱门,把宇航员的生物隔离服交给他们,宇航员则在指令舱内身体仍浮在水中的时候穿上他们的生物隔离服。当三位宇航员离开太空舱乘上救生筏时,哈特莱贝格即刻就对他们和太空舱进行微生物污染净化处理。之后,救援直升机会将宇航员悬吊起来,将他们运送到航空母舰上。水手们将直升机带到大黄蜂号的甲板正上方,三位宇航员步行进入移动检疫设施(Mobile Quarantine Facility,MQF)之中,期间他们一直待在检疫设施中,同行的还有一名飞行外科医生和一名工程师,直到大黄蜂号抵达夏威夷海岸。三名宇航员接下来飞回休斯敦,在载人航天器中心(Manned Spacecraft Center,MSC,现为休斯顿的约翰逊航天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的月球接收实验室(Lunar Receiving Laboratory)中继续接受隔离。 移动检疫设施配备了一个“污染消除锁”,让月球样本和拍摄底片可以被安全转移到外面,而不破坏地球的生物屏障。大黄蜂号在飞船回收区巡航期间,载人航天器中心登陆和回收部门(Landing and Recovery Division)的系统工程师约翰•K•平崎(John K. Hirasaki),以及技术和工程服务办公室(Office of Technical and Engineering Services)总摄影部门(General Photographic Branch)的负责人尤金•G•埃德蒙兹(Eugene G. Edmonds)将拍摄底片的存放罐从移动检疫设施之中转移了出来。 在一开始,平崎曾模拟过从指令舱模拟器中回收底片,通过临时的隧道,指令舱模拟器与移动检疫设施相连,从而维持生物隔离。在移动检疫设备内部,他将底片真空密封在塑料袋中,然后将它们放入装满了次氯酸钠溶液的“污染消除锁”中,这种消毒剂可杀死任何可能的病原体。接下来,平崎将其中的溶液排干,埃德蒙兹取出处理后的底片并将它们装进集装箱。阿波罗11号着陆的时候,这一过程将再次进行,两人会对宇航员从月球带回来的样本和底片进行同样的污染消除处理。 NASA的工作人员正在模拟将拍摄底片的罐子从大黄蜂号上的移动检疫设施内部转移出去。 从左到右:平崎从指令舱模拟器中取出罐子;在移动检疫设施内部,平崎将装有拍摄底片的罐子密封在塑料袋中;在移动检疫设施外面,埃德蒙兹从锁中取出这些罐子;埃德蒙兹将罐子打包以便运输。 图片来源:NASA 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的准备工作虽已宣告完成,但如果阿波罗11号任务首次登陆没能成功,NASA将继续在9月份开始计划进行阿波罗12号任务。 在肯尼迪航空中心,用于阿波罗12号任务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Saturn V)已经组装好,并放置在了航天器装配大楼(Vehicle Assembly Building)内的移动发射平台上。在载人航天器中心附近的艾灵顿空军基地(Ellington Air Force Base),阿波罗12号的指令长查尔斯•皮特•康拉德(Charles “Pete” Conrad)已经在月球着陆训练车(Lunar Landing Training Vehicle,LLTV)中完成了五次飞行训练。月球着陆训练车的作用是让阿波罗任务的指令长和他们的替补人员模拟在着陆月球前最后几百英尺内登月舱的飞行特性。 阿波罗12号任务的指令长康拉德正驾驶LLTV 2号进行飞行训练。 图片来源:NASA 康拉德刚完成LLTV 2号上的一项飞行训练。 图片来源:NASA 完成LLTV…

阿波罗11号的主要目标:“执行载人登月并安全返回”

阿波罗11号的主要目标:“执行载人登月并安全返回”

阿波罗11号的主要目标似乎简单而直接 – “执行载人登月并安全返回”,正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官方文件里所表述。这份文件于1969年6月26日,由阿波罗计划主管山姆•C•菲利普斯(Sam C. Phillips)和载人飞行副行政官乔治•E•穆勒(George E. Mueller)共同签署。文件完美地反映了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总统在1961年5月设定的目标,即“美国应该致力于在这十年结束之前将一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让他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标。” NASA阿波罗11号任务主要目标官方文件 虽然上述目标听起来很简单,但要实现它远非易事。阿波罗11号任务当然还有一些次要目标,比如了解航天器和宇航服的性能,以及宇航员本身所需执行的登月任务,在月球表面进行实验,并带回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供科学家进行分析。阿波罗11号宇航员尼尔•A•阿姆斯特朗(Neil•A•Armstrong)、埃德温•巴兹•奥尔德林(Edwin “Buzz” Aldrin)和迈克尔•柯林斯(Michael Collins)以及替补宇航员詹姆斯•A•洛威尔(James A. Lovell)、小弗雷德•W•海斯(Fred W. Haise Jr.)和威廉•A•安德斯(William A. Anders),还有NASA和其在全国各地航天中心的承包商人员、在太平洋的失事救援队以及在全世界各地的跟踪站都在加紧准备对这一历史性任务提供支持。 阿波罗11号替补指挥官 Lovell正在进行LLTV飞行训练 Lovell完成一次LLTV飞行之后 [rml_read_more] 由于飞行器的有限利用度,只有阿波罗号指挥官使用了单座月球登陆训练飞行器(LLTV)作为训练工具来对登月舱(LM)在下降到距离月球表面200英尺时的飞行特性进行模拟。Armstrong于6月中旬通过当时唯一可用的飞行器LLTV-2完成了他的8次飞行训练,LLTV-2当时位于靠近载人航天中心(MSC)的艾灵顿空军基地,现在位于休斯顿约翰逊航天中心。替补指挥官Lovell于6月30日进行了第一次飞行,并于7月初执行了额外的训练任务。登月舱驾驶员和指挥官使用位于弗吉尼亚州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登月研究设备(LLRF)进行了训练。Aldrin和Armstrong除了之前完成的训练课程外,在6月底进行了几次LLRF训练。Lovell和Haise也进行了几次LLRF训练。 Aldrin在兰利研究中心进行LLRF训练后 显示下降剖面的LLRF夜间测试多重曝光 阿波罗11号飞行主管(从左到右) Kranz, Lunney, Charlesworth, Windler, and Griffin在任务控制中心 位于载人飞船中心(MSC)的任务控制中心(MCC)是全面监测阿波罗11号任务各方面的联络点。“土星5号”火箭一离开发射塔,MCC就从肯尼迪航天中心(KSC)接管了飞行指挥权,并持续到其坠落为止。由经验丰富的飞行主管领导的三组飞行指挥员通过八小时轮班的方式对任务的各个方面进行监测。由克利福德•E•查尔斯沃斯(Clifford E. Charlesworth)带领的的绿队是第一个轮班团队,在火箭发射期间和任务开始的最初几个小时在控制台进行监测工作。第二个轮班团队是尤金•F•克兰兹(Eugene F. Kranz)带领的白队,他们负责在登月期间在控制台进行监测工作。而格林•S•伦尼(Glynn S. Lunney)带领的黑队则是第三个轮班团队。飞行主管米尔顿•L•温德勒(Milton L. Windler)和杰拉尔德•D•格里芬(Gerald D. Griffin)提供了必要的协助。一组对任务各个方面都非常了解的宇航员充担任了太空舱通讯员(Capcoms)的角色,负责与太空中的宇航员直接对话。阿波罗11号的Capcoms分别是:查尔斯•M•杜克(Charles M. Duke)、罗纳德•E•埃文斯(Ronald E. Evans)、布鲁斯•麦坎德莱斯(Bruce McCandless)、欧文•K•加里奥特(Owen K. Garriott)、詹姆斯•A•洛威尔(James A. Lovell)、威廉•A•安德斯(William A. Anders)、托马斯•K•马丁利(Thomas K. Mattingly)、弗雷德•W•海斯(Fred W. Haise)、唐•L•林德(Don L. Lind)和哈里森•H•施密特(Harrison H. Schmitt)。 工人们正在加利福尼亚长滩港安装美国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的广播电视天线 工人正在长滩装载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三辆拖车的其中一辆 版权:美国海军(US Navy),鲍勃•费施(Bob Fish) 太平洋上,准备工作也正在持续开展以对阿波罗11号宇航员从月球返回提供支持。6月5日,被指定为阿波罗11号首要救援船的美国大黄蜂号(CVA-12)航空母舰停靠在加州长滩港码头,为其新任务进行改装。大黄蜂号指挥官卡尔•J•塞伯利希(Carl J. Seiberlich)少将于6月12日召开了第一次救援小组会议,对MSC着陆和救援部门编写的阿波罗号救援操作手册(Apollo Recovery Operations Manual)进行审查。6月12日至25日期间,大黄蜂号装载了NASA救援工作所需的设备以及为报道飞船溅落情况的电视台工作人员提供的设备。这些设备对在船上进行电视转播提供支持,其中包括美国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提供的卫星天线,以便对飞船溅落和救援作业进行现场直播,以及被选为池网络的ABC新闻(ABC News)的三辆拖车,以便为其他网络提供彩色电视信号。6月27日,大黄蜂号离开长滩港,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停留了3个小时,机群维修和支援人员从那里出发。第二天,在大黄蜂号前往夏威夷珍珠港后,支援搜寻工作所需的飞机被送上了大黄蜂号。在前往珍珠港的巡航途中,为阿波罗11号救援行动派出的90人小组举行了多次会议,并进行了多次桌上模拟。实际操作培训于7月2日大黄蜂号抵达夏威夷后开始。 集中精力于阿波罗11号的同时,NASA也在忙着为未来的月球任务做准备。万一阿波罗11号没能于1969年7月成功实现第一次登月,NASA准备在9月用阿波罗12号再试一次,如果再次失败,12月用阿波罗13号再试一次。因此,考虑到这些发射日期,地面小组均在加紧准备航天器和运载火箭,阿波罗11号任务成功后,日程安排和准备进度都稍微有所放松。阿波罗12号宇航员查尔斯•皮特•康拉德(Charles “Pete” Conrad)、艾伦•L•宾(Alan L. Bean)、理查德•F•戈登(Richard F. Gordon)以及他们的替补宇航员大卫•R•斯科特(David R. Scott)、詹姆斯•B•艾尔文(James B. Irwin)和阿尔弗雷德•M•沃登(Alfred M. Worden)参加了在KSC载人航天器操作大楼(MSOB)进行的指挥舱(CM)和登月舱(LM)真空室测试。随后,工人们将这些飞行器从高空模拟室中移出,并将它们与航天器/登月舱接合器(Spacecraft LM Assembly,SLA)组装在一起,之后将航天器移动到航天器组装大楼(VAB)与土星5号火箭进行配对。阿波罗12号的登月宇航员Conrad和Bean以及他们的替补Scott和Irwin在MSC太空环境模拟设施中进行月球表面行走任务时,完成了宇航服的真空室测试。 阿波罗12号宇航员(从左至右)Conrad, Bean和Gordon进入KSC的高空模拟室 中:阿波罗12号登月舱(LM)被降低到飞船底部的登月舱适配器(SLA) 右:阿波罗12号指挥/服务舱(CSM)被下降到SLA上 1969年6月,阿波罗13号任务运载火箭的三个火箭级抵达KSC, 航天器组装大楼的工作人员于6月18日将第一级S-IC安装在其移动发射平台上。在阿波罗11号飞往月球途中,第二级S-II被装配起来,而第三级S-IVB在也7月底成功组装。组装作业的影像可在此观看(here)。指挥舱(CM)和服务舱(SM)于6月26日从位于加州唐尼的北美罗克韦尔公司(North American Rockwell )抵达KSC,登月舱(LM)上升和下降级也于几天后从位于纽约长岛贝斯佩奇(Bethpage)的格鲁曼飞机工程公司(Grumman Aircraft Engineering Corporation)抵达。载人航天器操作大楼的工作人员随即开始为机舱测试做准备。 左图:阿波罗13号运载火箭土星5号的第一级S-IC从VAB附近的驳船上卸下 右图:阿波罗13号运载火箭土星5号的第一级S-IC在VAB被下降到移动发射平台上 左图:阿波罗13号运载火箭土星5号的第三级S-IVB抵达KSC 右图:阿波罗13号指挥舱和服务舱抵达KSC (以上图片全部来自NASA) 详见: https://www.nasa.gov/feature/50-years-ago-perform-a-manned-lunar-landing-and-return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载人龙飞船对接 来源:SciNews/NASA TV 先画重点,北京时间2019年3月2日15时49分,载人龙飞船发射升空,在绕地球18圈后,于北京时间2019年3月3日18时51分成功软对接(soft capture)空间站IDA-2,当时空间站位于新西兰北部上空,这段视频来自NASA TV。 北京时间2019年3月3日19时2分,载人龙飞船硬对接(hard capture)空间站IDA-2/PMA-2。 大约两个小时后,宇航员进入到了载人龙飞船舱内。 高清大图回顾这次任务 [rml_read_more] 载人龙飞船发射前,两大巨头的合影,左边私企SpaceX CEO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右边NASA局长Jim Bridenstine。 来源:NASA/Joel Kowsky 这张照片很珍贵,载人龙飞船发射前,位于宇航员进出臂(crew access arm),从左到右分别是SpaceX CEO和首席设计师伊隆·马斯克,NASA宇航员Victor Glover,Doug Hurley,Bob Behnken,NASA局长Jim Bridenstine,和NASA宇航员Mike Hopkins。 其中宇航员Glover(左二) 和 Hopkins(右一)将在今年7月参加载人龙飞船首飞。 载人龙飞船发射升空 来源:SpaceX 猎鹰9号点火 来源:SpaceX 来源:NASA/Joel Kowsky 升空后的猎鹰9号 来源:SpaceX 北京时间3月2日15时49分,SpaceX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发射平台,使用猎鹰9号发射载人龙飞船,任务代号SpX-DM1。 宇航员Anne McClain:“一个新的太空飞行时代到来前的安静夜晚,载人龙飞船将抵达这里。 来源:Anne McClain推特 载人龙飞船拍摄到的空间站 来源:马斯克推特 空间站拍摄到的载人龙飞船 来源:NASA TV 任务控制室的工作人员照片,左边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机构NASA,右边是迄今最成功的商业航天领袖SpaceX。 来源:NASA TV 简述龙飞船的构成 来源:NASA TV 载人龙飞船最多准乘7人,高度8.1米,直径4米,容量9.3立方米,体积121立方米,发射有效载荷6000公斤,返回有效载荷3000公斤。 2017年9月14日,SpaceX发布的猎鹰9号一级回收失败集锦,音乐也是他们配的,很皮哈。 来源:SpaceX 载人龙飞船从发射,一级火箭回收,再到对接,本次SpaceX载人龙飞船任务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马斯克也不例外。 正是这一次次失败中汲取的经验,造就了SpaceX的今天,SpaceX加油! 参考 [1] https://www.spacex.com/dragon [2] NASA TV

载人龙飞船无人首飞回顾

载人龙飞船无人首飞回顾

 这段视频由SciNews录制 来源:SpaceX 北京时间3月2日15时49分,SpaceX在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发射平台,使用猎鹰9号成功发射了载人龙飞船,任务代号SpaceX Demo-1(简写SpX-DM1),这是一次验证飞行,虽然不载人,但会给空间站带去大约180公斤(400磅)的货运补给。 这是载人龙飞船首次试飞,也是自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后,NASA首次在美国本土执行载人航天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SpX-DM1任务看点如下: [rml_read_more] 一:龙飞船搭载了两名乘客 载人龙飞船里的两名乘客 来源:SpaceX 这艘载人龙飞船搭载了两名乘客,宇航员模型瑞普利(Ripley),这是在向科幻电影《异形》(Alien)致敬,另外一名乘客看上去是个像地球的玩偶,马斯克戏称为重力指示器,一旦这个玩偶飘起来了,就说明到了零重力的环境,进入到了太空。 零重力下的玩偶 来源:马斯克推特 二:猎鹰9号一级回收 来源:SpaceX 载人龙飞船发射升空9分52秒后,SpaceX在位于大西洋的“当然我依然爱你”的海上驳船,成功回收了猎鹰9号一级火箭。 三:载人龙飞船自主对接 载人龙飞船对接模拟图 来源:SpaceX 区别于联盟号飞船的对接,载人龙飞船不需要空间站的机械臂帮助。大约北京时间3月3日19时,载人龙飞船可以自主同和谐号节点舱的国际对接适配器进行对接。 四:载人龙飞船返回 宇航员们可以透过载人龙飞船的三个窗户,俯瞰地球,仰望月球,甚至广阔的太阳系。 来源:SpaceX 这艘载人龙飞船在空间站驻留时间较短,预计于北京时间3月8日15时30分驶离空间站,并于当天21时45分溅落在大西洋。 未来任务 NASA和SpaceX预计于今年7月第二次发射载人龙飞船(SpX-DM2),届时将运送两名NASA宇航员前往空间站。 在这之前,SpaceX还将进行一次发射中止测试(In Flight Abort Test)。 星际迷航里有这样一个镜头,星舰司令部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系列模型,从莱特飞行器到星舰时代,现在,我们已经完成其中的一半了,星舰时代还有多远呢?那真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来源:肯特岗的刘学森 最后,在今天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小编感慨一下。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研制的固定翼飞机飞行者一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受控持续飞行。 11年后,1914年2月25日,“穆罗姆人伊利亚”(Ilya Muromets)首次搭载了16名乘客飞行,被称为世界上首架客机,这对国际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今我们对乘坐民航出行,已经习以为常,而这不过百年。未来百年,我们或许对乘坐太空船往返空间站,甚至更遥远的月球和火星,也可能习以为常。 参考: [1]:https://www.spacex.com/sites/spacex/files/crew_demo-1_press_kit.pdf [2]:https://www.space.com/spacex-launches-crew-dragon-test-flight.html [3]:https://www.nasa.gov/sites/default/files/atoms/files/commercialcrew_press_kit.pdf [4]:https://en.wikipedia.org/wiki/Airliner

地球襁褓中的人类,又向太空踏出了小小一步

地球襁褓中的人类,又向太空踏出了小小一步

2002年,埃隆·马斯克创立SpaceX 17年过去 SpaceX终于踏出了载人航天的第一步 伫立在发射台的猎鹰9号和载人龙飞船 今天15时48分,SpaceX载人龙飞船 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 进行了第一次无人验证飞行 这是载人龙飞船的首次太空飞行 [rml_read_more] 载人龙飞船发射全过程回放 ? SpaceX的第一艘火箭猎鹰1号 前三次发射全部失败 2006年3月 猎鹰1号第一次发射失败 随后两年的两次发射也全部失败了 这对SpaceX来说是一次非常沉重的打击 失败笼罩着SpaceX 一直到2008年9月28日 SpaceX第四次的发射成功 2008年秋天,猎鹰1号成为第一枚成功进入地球轨道的私人研发液态轨道火箭 但此时公司也面临着一场严重的财务危机 所幸他们赢下了NASA的一笔大订单 向国际空间站提供补给服务 靠着这笔交易 SpaceX挺了过来 2009年,猎鹰1号的第五次发射 将马来西亚卫星发射升空 这也是SpaceX的第一次商业发射 2009年,猎鹰1号的RazakSAT任务 ? 伴随猎鹰1号的成功 马斯克也开始了新的征程 开发大大降低发射成本的 可回收运载火箭 虽然猎鹰9号的发射比较顺利 但是回收也是经历了多次失败 2015年,猎鹰9号一次向国际空间站的补给,成功发射后一级火箭回收失败 直到2015年12月21日 SpaceX才第一次成功回收猎鹰9号的一级火箭 次年4月8日 猎鹰9号海上回收试验成功 一级火箭海上回收 从此之后 这充满未来感的场景便频频上演 ? 2018年2月6日 猎鹰重型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9号发射台升空 一举成为土星五号退役后 当前世界最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猎鹰重型发射 随着这艘火箭升空的 还有马斯克的一辆特斯拉 里面坐着一位名为Starman的假人宇航员 Starman,后面有机会我们会讲讲他现在到哪里了 汽车面板上写着Don`t Panic 车里放着一本《银河系漫游指南》 汽车的电路板上印着 Made on Earth by humans 猎鹰重型回顾视频,来自SpaceX的官方频道 一路走来 埃隆·马斯克也受到过许多质疑 包括他心中的太空英雄们 而他没想过放弃 一路走到了今天 下面这个视频是网友制作的一个回顾 讲述了特斯拉和SpaceX的许多艰难时刻 视频来自腾讯视频法制晚报频道,字幕:人人字幕组 “钢铁侠”飞天梦又进一步的今天 为人类向太空的更进一步 也为伟大的梦想庆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