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科学家在土卫六大气层中发现 “奇怪”的碳基分子

NASA科学家在土卫六大气层中发现 “奇怪”的碳基分子

横幅图片:土卫六的这些红外图像代表了关于这颗冰冷卫星表面最清晰的全球视野。这些图像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卡西尼”号(Cassini)所搭载的视觉和红外成像光谱仪(VIMS)采集的13年的数据形成。 来源: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JPL-Caltech)/南特大学(University of Nantes)/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 NASA的科学家在土卫六泰坦(Titan)的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从未在其他星球大气层中发现的分子。事实上,许多化学家几乎没有听说过,也不知道如何拼写这种分子:环丙烯亚基(cyclopropenylidene)或C3H2。科学家们表示,这种简单的碳基分子可能是更复杂化合物的前体,这些化合物可以在土卫六上形成或供养潜在的生命。 2005年1月14日,欧洲航天局(ESA)的惠更斯号(Huygens)探测器在成功降落到土卫六表面时传回了这张图像。该彩色图像经过处理,添加了反射光谱数据,以便更好地显示土卫六表面的实际颜色。 来源: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ESA/亚利桑那大学 研究人员通过位于智利北部的大型射电望远镜阵,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发现了C3H2。他们在对望远镜收集到的独特的光信号光谱进行筛选时注意到了由碳和氢构成的C3H2。C3H2分子通过释放或吸收的能量,揭示了土卫六大气的化学成分。 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的行星科学家康纳·尼克松(Conor Nixon)表示:“当我意识到自己看到的是环丙烯亚基时,我最先想到的是,‘嗯,这真是太出乎意料了。’”。尼克松团队的研究发现刊载于10月15日发布的《天文学杂志》(Astronomical Journal)月刊上。 尽管科学家们已经在星际空间发现了C3H2,但在大气层中发现它的确有些出乎意料。这是由于环丙烯亚基很容易与其接触到的其他分子反应,形成其他不同的化合物。迄今为止,天文学家仅在飘浮于恒星系统间的气体尘埃云中发现了C3H2。换言之,发现C3H2之处都是一些非常寒冷、非常分散,无法促进化学反应发生的区域。 但是像土卫六这样稠密的大气层可以为潜在的化学反应提供有利条件,这是科学家们对这颗卫星感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土卫六也是NASA即将到来的“蜻蜓”(Dragonfly)任务的目的地。尼克松的研究团队之所以能够在土卫六上识别出少量的C3H2,可能是由于他们观测的是土卫六大气层的上层,那里能够与C3H2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气体较少。科学家们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环丙烯亚基会出现在土卫六的大气层中,而不是在其他星球的大气层中。尼克松表示:“土卫六在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毫无疑问,它的确是新分子的宝库。” 土卫六是土星目前已知的62颗卫星中最大的一颗,它是一个有趣的星球。从某些方面而言,土卫六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星球。不像太阳系里的其他200多颗卫星,土卫六的大气层密度是地球的4倍,还存在云层、雨水、湖泊和河流,甚至还有地下咸水海洋。 土卫六的大气主要由氮和少量甲烷组成。当甲烷和氮分子分解,其组成原子释放,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有机化学网络,这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重视。同时,也使这颗卫星被列为NASA关于探索太阳系中过去和现在的生命迹象的重要探索目标。 NASA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高级研究科学家,土卫六专家罗莎莉·洛普斯(Rosaly Lopes)表示:“我们正试图弄清楚土卫六是否适宜居住。因此,我们想知道土卫六大气中有什么化合物到达了地表。然后,这些物质是否能穿过冰层到达地表之下的海洋。因为我们认为海洋拥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那些可能存在于土卫六表面的分子类型可能与地球上形成生命基石的分子类型相同。科学家们猜测,在38亿至25亿年前,早期地球的空气中充满了甲烷而非氧气。当时的情况可能与土卫六现在的情况相似。 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天体生物学家梅丽莎·特雷纳(Melissa Trainer)表示:“我们把土卫六看作是一个真实的实验室,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和远古地球在孕育生命时所进行的类似的化学反应。”特雷纳是蜻蜓号任务的副首席研究员,也是蜻蜓号旋翼飞行器上用于分析土卫六表面成分的仪器的负责人。 特雷纳表示:“我们将寻找比C3H2更大的分子。但我们需要知道大气中发生了什么,以便了解导致复杂有机分子形成并掉落到星球表面的化学反应。” NASA的蜻蜓号任务旨在探索土卫六的化学成分和宜居性。 来源: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迄今为止,环丙烯亚基是除了苯之外,在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发现的唯一一种环状或闭环分子。虽然C3H2目前还未被用于现代生物反应,但像这样的闭环分子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构成了DNA碱基和RNA碱基的骨架环。DNA的复杂化学结构承载着生命的遗传密码,而RNA是关乎生命体功能的另一种关键化合物。与尼克松共同发现C3H2的天体生物学家亚历山大·泰伦(Alexander Thelen)表示:“闭环分子的环状特性使构建这些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分子成为可能。” 泰伦和尼克松等科学家正在使用高灵敏度的大型地面望远镜寻找土卫六大气中与生命相关的最简单的碳分子。在此之前,苯(C6H6)被认为是在任何行星大气层中发现的复杂环状烃分子的最小单位。但如今,这个地位似乎已被C3H2所取代。 2016年,尼克松的研究团队利用ALMA大型射电望远镜阵观测土卫六。他们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奇怪的化学指纹,尼克松通过搜索所有已知分子光谱特征的数据库,将其确定为环丙烯亚基。 迄今为止,环丙烯亚基只在气体云和尘埃分子云中被探测到,比如金牛座的恒星摇篮,位于400光年之外的金牛座分子云(Taurus Molecular Cloud)。最近,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科学家康纳·尼克松和其团队在土卫六的大气中发现了这种独特的分子。这是首次在分子云之外的地方探测到环丙烯亚基。环丙烯亚基是除苯之外唯一在土卫六上被探测到的闭环分子。闭环分子很重要,因为它们构成了DNA碱基和RNA碱基的骨架环。DNA的复杂化学结构承载着生命的遗传密码,而RNA是关乎生命体功能的另一种关键化合物。 来源:康纳·尼克松/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 为了再次确认研究人员的确看到了这种不寻常的化合物,尼克松仔细研究了通过对NASA卡西尼号探测器在2004至2017年间对土卫六进行的127次近距离飞越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表的研究论文。他想看看卡西尼号上的探测仪器是否能证实他的新研究成果。这台被称为质谱仪(mass spectrometer)的仪器捕捉到土卫六上许多神秘分子的迹象,科学家们仍在试图识别这些分子。事实上,卡西尼号已经发现了环丙烯亚基分子的带电形式,即C3H3+的存在证据。 鉴于这是一个罕见的发现,科学家们正试图对环丙烯亚基进行进一步研究,了解它如何与土卫六大气中的气体相互作用。 JPL的行星科学家迈克尔·马拉斯卡(Michael Malaska)表示:“环丙烯亚基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小分子,它不是你在高中化学甚至本科化学中学到的那样。在地球上,你是不会遇到这种情况的。”马拉斯卡曾在制药行业工作,对土卫六产生兴趣后改行对其进行研究。 不过,马拉斯卡表示,找到像C3H2这样的分子对于了解土卫六的全貌至关重要:“你所发现的每一小块碎片和一小部分都有助于将土卫六上发生的所有事情组合在一起。” 来源: 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20/nasa-scientists-discover-a-weird-molecule-in-titan-s-atmosphere/

关于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你应该知道的5件事

关于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你应该知道的5件事

在这张图中,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Sentinel-6 Michael Freilich)——世界上最新的海平面卫星——带着可展开的太阳能电池板绕地球轨道运行。 影像来源:美国宇航局/加州理工大学 这颗地球观测卫星将于11月发射,它将密切监测海平面,并提供大气数据,以支持天气预报和气候模型。 11月10日,世界上最新的地球观测卫星将从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美国-欧洲伙伴关系,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将开始一项为期五年半的主要任务,收集迄今为止关于全球海平面的最精确数据,以及海平面如何随着气候变化而上升。该任务还将收集大气温度和湿度的精确数据,这将有助于改善天气预报和气候模型。 这艘飞船是以迈克尔·弗雷里奇(Michael Freilich)博士的名字命名的。弗赖利奇博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地球科学部的前主任,他不知疲倦地倡导推进卫星对海洋的测量。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继承了ESA(欧洲航天局)哥白尼哨兵3号任务以及美国-欧洲TOPEX/Poseidon和jason-1,2和3系列海平面观测卫星的传统和遗产。Jason-3于2016年发射,目前正在提供以1992年TOPEX/Poseidon的观测数据为基础的数据。 在过去30年中,这些卫星的数据已成为进行太空海平面研究的金标准。 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的孪生兄弟哨兵6B号卫星计划在至少5年的时间里继续进行这些测量。 “这种连续的观测记录对于跟踪海平面上升和了解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宇航局地球科学部主任凯伦·圣·日尔曼(Karen St. Germain)说。“有了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我们确保这些测量在数量和精度上都有所提高。这一使命是对杰出的科学家和领导者的荣誉,它将继承迈克在海洋研究方面的成就。” 那么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将如何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海洋和气候的了解呢?以下是你应该知道的五件事: 1、该航天器将提供信息,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气候变化是如何重塑地球海岸线,以及这种变化发生的速度。 地球的海洋与大气密不可分。海水吸收上升的温室气体所捕集的热量的90%以上,这会使海水膨胀。这种膨胀约占现代海平面上升的三分之一,其余部分则来自冰川和冰盖的融化水。 美欧六国联合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是一系列地球观测卫星中的下一个,该卫星将收集迄今为止最准确的海平面数据以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这项任务的数据具有毫米级的精度,可以使科学家精确地测量海平面高度并测量我们的海洋上升的速度。 影像来源: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海洋上升的速度加快了,科学家预计在未来几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还会加快。海平面上升将改变海岸线,增加潮汐和风暴带来的洪水。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平面上升如何影响人类,研究人员需要长期的气候记录——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将帮助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是海平面测量的一个里程碑。” 美国宇航局位于南加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项目科学家乔什·威利斯(Josh Willis)说。“这是我们第一次能够开发跨越整个十年的多颗卫星,这是因为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将继续存在。” 2、这颗卫星将看到以前的海平面任务无法看到的东西。 自2001年以来,通过监测全球海平面,杰森系列卫星已经能够追踪墨西哥湾流等大型海洋特征,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绵延数千英里的天气现象。然而,测量海岸线附近可能影响船舶航行和商业捕鱼的较小的海平面变化超出了它们的能力。 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将收集更高分辨率的测量结果。更重要的是,它将包括先进的微波辐射计(AMR-C)仪器的新技术,与此次任务的波塞冬-4雷达高度计一起,将使研究人员能够看到这些更小,更复杂的海洋特征,特别是在海岸线附近。 3、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建立在一个非常成功的美国-欧洲伙伴关系的基础上。 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是美国宇航局和欧空局首次联合发射地球科学卫星,这标志着国际社会首次参与欧盟的地球观测计划——哥白尼计划。它延续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以及欧洲伙伴(包括ESA、政府间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EUMETSAT)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合作传统。 这些国际合作使人们能够获得比其他方式更多的资源和科学专门知识。研究人员利用从1992年发射TOPEX/Poseidon卫星开始的一系列美国-欧洲卫星任务收集的海平面数据发表了数千篇科学论文。 4、通过扩大全球大气温度数据记录,这项任务将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地球气候是如何变化的。 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地球的海洋和表面;它会影响大气层的各个层面,从对流层到平流层。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上的科学仪器使用一种叫做无线电掩星的技术来测量地球大气的物理特性。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无线电掩星(GNSS-RO)仪器跟踪环绕地球运行的导航卫星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从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的视角来看,当一个卫星从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的地平线下降(或上升)时,它的无线电信号会穿过大气层。当它这样做时,信号变慢,频率改变,路径弯曲。这种现象被称为折射,科学家可以利用它来测量大气密度、温度和湿度的微小变化。 当研究人员将这些信息添加到目前太空中类似仪器的现有数据中,他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气候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的。 “就像对海平面的长期测量一样,我们也需要对大气变化的长期测量,以便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全面影响。”JPL的GNSS-RO仪器科学家Chi Ao说。“无线电掩星是一种非常精确的方法。” 5、哨兵6号迈克尔·弗雷里奇卫星将通过向气象学家提供大气温度和湿度的信息来帮助改善天气预报。 该卫星的雷达高度计将收集海洋表面状况的测量数据,包括重要的波浪高度,而GNSS-RO仪器收集的数据将补充现有的大气观测数据。这些综合测量将为气象学家提供进一步的见解,以改善天气预报。此外,有关大气温度和湿度以及海洋上层温度的信息,将有助于改进跟踪飓风形成和演变的模型。 有关任务的更多信息 ESA、EUMETSAT、NASA和NOAA由欧洲委员会(ESA)、EUMETSAT、NASA和NOAA联合开发Sentinel-6/Jason-CS卫星,并获得了欧洲委员会的资助和CNES的技术支持。 NASA JPL为每颗哨兵6号卫星开发了三种科学仪器:AMR-C、GNSS-RO和激光反光镜阵列。NASA还为发射服务、支持NASA科学仪器运行的地面系统、其中两台仪器的科学数据处理器以及国际海洋表面地形科学团队提供支持。 要了解有关NASA对海平面上升的研究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sealevel.nasa.gov

木星北极的彩色旋风

木星北极的彩色旋风

Cyclones at the north pole of Jupiter appear as swirls of striking colors in this extreme false color rendering of an image from NASA’s Juno mission. The huge, persistent cyclone found at Jupiter’s north pole is visible at the center of the image, encircled by smaller cyclones that range in size from 2,500 to 2,900 miles (4,000 to 4,600 kilometers). Together, this pattern of storms covers an area that would dwarf the Earth. The color choices in this image reveal both the beauty of Jupiter and the subtle details present in Jupiter’s dynamic cloud structure. Each new observation that Juno provides of Jupiter’s atmosphere complements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helps further refin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storms evolve over time. The Juno mission provided the…

8张火星明信片,纪念好奇号登陆火星8周年

8张火星明信片,纪念好奇号登陆火星8周年

8年之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号(Curiosity)火星车降落在了火星表面,而在不久之后,它将迎来它的火星车小伙伴——毅力号(Perseverance)。 2012年8月5日,好奇号火星探测车的轮子第一次落到了直径96英里(约154公里)的盖尔陨石坑(Gale Crater)内,自此以后,好奇号已经游览了相当多的火星景点。它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弄清数十亿年前的火星上,是否具有可能支持微生物生命存活的水、化学物质和能源。 这8年间,好奇心走过的距离超过14英里(约23公里),沿途钻取了26份岩石样本、铲挖了6份土壤样本,这些火星样本表明,远古时期的火星的确是适合生命存活的。研究古岩层的质地和组成,有助于科学家弄清楚火星气候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推演出它是如何在历史的推进中失去湖泊和溪流、变成如今的寒冷沙漠环境的。 好奇号任务由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领导,该实验室由加州帕萨迪纳市的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管理,参与任务的科学家近500名,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国家。下面是好奇号从火星寄来的8张明信片,其中大部分的全景照片由火星车的桅杆相机(Mast Camera,Mastcam)拍摄,这个特殊的相机由圣地亚哥的马林太空科学系统公司(Malin Space Science Systems)研制。 风尘仆仆的科学家 2018年6月15日,也就是任务的第2082个火星日(sol),NASA好奇号漫游车拍摄了一张自画像。受火星全球性沙尘暴的影响,好奇号在盖尔陨石坑中所处的位置日照和能见度都有所降低。 图片来源:NASA /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 MSSS 上面的这张图片是好奇号于2018年6月15日(第2082个火星日)拍下的自拍,彼时的火星正被全球性沙尘暴所笼罩,阳光不再强烈,视线也收到了遮挡。为了分析火星岩层的组成,好奇号对岩石进行了钻探, 然后来张自拍摄下每处取样点的景观,这张照片的取样岩石名为“德卢斯”(Duluth)。好奇号的自拍照是由火星车机械臂末端的火星手持透镜成像仪(Mars Hand Lens Imager,MAHLI)相机拍摄的,如果你想知道在这张照片中为什么看不到机械臂,可以访问https://mars.nasa.gov/news/8631/nasas-curiosity-mars-rover-takes-a-new-selfie-before-record-climb/,了解好奇号拍摄自拍照的详细信息。 高耸的夏普山(Mount Sharp) 在任务的第2555个火星日,也就是2019年10月13日,NASA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上的桅杆相机借着晨光用它的远摄镜头拍下了夏普山。全景图由44张独立的图片拼接在一起。 图片来源:NASA /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 MSSS 从好奇号当前的位置向上看,你就会看到夏普山(Mount Sharp)的壮丽景观,好奇号正在探索这座3英里高(5公里高)的火星山峰。上面的这张自拍照是由桅杆相机于2019年10月13日,也就是任务的第2555个火星日拍摄的,由44张独立的图片拼接而成。 好奇号不会冒险登上夏普山的山峰部分,相反,它正在探索下方的许多山石层,每一层都讲述着不同的火星历史,告诉我们火星环境如何随时间在发生变化,其中有些曾类似现在的地球,比如今的火星环境更为温暖和湿润。在今年晚些时候,好奇号将到达它的下一层目的地。 “我很喜欢这张图片,因为它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关于任务,另一个关于火星。”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好奇号项目科学家阿什温•瓦萨瓦达(Ashwin Vasavada)说道,“8年前开始,好奇号从这张图左侧的火山口边缘和表面向里探视,而随着好奇号不断向上攀登,在我们面前扩展开的将是未来的探索区域。” 你如今在这里 这张图片是NASA的好奇号漫游车在2014年3月24日拍摄的,当时好奇号位于夏普山的底部。这张图标示了好奇号在2020年7月30日的大概位置,距离当时的位置约3.5英里(约5.5公里)远。 图片来源:NASA /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 这张全景图拍摄于2014年3月24日,即任务的第580个火星日,拍摄地点位于夏普山的山底附近,显示了好奇号在六年多的时间里走过了多远的路程。箭头所指的地方是火星车如今所处的位置,距离拍摄地大约3.5英里(约5.5公里)远。 “我不禁回想了一番,自拍摄这张照片以来,我们在研究历史上的火星是否宜居这件事上,所走过的相应距离。”好奇号项目科学家、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阿比盖尔•弗雷曼(Abigail Fraeman)说道。 你曾经在那里 好奇号的项目科学家阿什温•瓦萨瓦达对火星车在盖尔陨石坑中的所见之景进行了描述性的导览。白平衡场景(white-balanced scene)回顾了截止目前为止的全部旅程。 视频来源:NASA /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 “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我还是没法从如此晴朗、如此一览无余的天空中缓过来,千里之外的景象也清晰可见。”弗雷曼在谈到2018年的这张全景照片时说道,照片展示了从一处被称为薇拉•鲁宾岭(Vera Rubin Ridge)的山的高处所看到的盖尔陨石坑底部,“如果未来某一天,宇航员登上了夏普山,那他们看到的盖尔陨石坑将会有多么壮观呢?” 瓦萨瓦达在视频里讲述了这段特别的登山之旅。 火星版意大利面西部片 这张宽度极大的全景照片是NASA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于2019年12月19日拍摄的,也就是任务的第2620个火星日。图片右侧的前景是“西部比特”;背景处拥有坚硬冠部的山脊是格林休山麓,好奇号于2020年3月登顶。 图片来源:NASA /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 MSSS 火星上有一部分沙漠类似于美国西南部,在2019年12月19日,也就是任务的第2620个火星日,桅杆相机拍下了这张宽距全景图,由130张独立的图像拼接而成。全景图右侧的前景是“西部比特”(Western Butte);背景处拥有坚硬冠部的山脊是格林休山麓(Greenheugh Pediment),好奇号于2020年3月登上这座山的山顶,迅速瞥了一眼这里的地形,科学家希望在能在任务的后期再详细研究这片区域。 沙丘之海 在这张火星沙丘顶面的视图中,可以明显看道两种大小的风塑沙浪。地球上也存在沙丘和涟漪般的小的沙浪;而较大规模的沙浪,两两之间相距大约10英尺(3米)的类型,则是地球上从未见过的,也并非此前公认的火星上的独特类型。 图片来源:NASA /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 MSSS 图片中的位置是“纳米布沙丘”(Namib Dune)的一部分,显示了沙丘被风蚀刻出的两个不同大小的涟漪。好奇号发现,火星上存在更大的沙丘涟漪,两两之间大约有10英尺(3米)的距离,这种较大的沙丘形貌仅存在于火星,因其稀薄的大气层而形成。这张全景图拍摄于2015年12月13日,即任务的第1192个火星日。 注视云层 在2019年5月17日(任务的第2410个火星日),NASA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使用黑白导航相机对这些浮云进行了成像。 图片来源:NASA /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 好奇号有时还会研究火星的云层,用以了解火星大气更多的相关信息。火星空气中几乎没有水,密度仅为地球大气的1%,但有时也会形成冰水混合云。在2019年5月17日(任务的第2410个火星日),火星车的黑白导航相机(black-and-white Navigation Cameras,black-and-white Navcams)拍下了这张距离火星表面上方19英里(31公里)处的云层照片,这里的云很可能就是冰水混合云。 好奇号的洞洞故事 截至2020年7月初,NASA好奇号火星漫游车共收集了26处岩石样本,对应着这张图中的26个洞洞。左上角的地图显示的是好奇号行进沿线的钻孔位置,在这条路线上,好奇号挖出了的6处土壤样本。 图片来源:NASA /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 上面这张图中的26个洞洞,代表着截至2020年7月初NASA好奇号火星漫游车用机械臂收集的每一处碎岩石样本。左上角的地图显示的是好奇号行进沿线的钻孔位置,在这条路线上,好奇号挖出了的6处土壤样本进行分析。 参考来源: https://www.jpl.nasa.gov/news/news.php?feature=7719

NASA绘制了贝鲁特爆炸破坏的地图

NASA绘制了贝鲁特爆炸破坏的地图

NASA的ARIA团队与新加坡地球天文台合作,利用卫星数据绘制了贝鲁特大爆炸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暗红色像素代表最严重的破坏。橙色区域受损程度中等,黄色区域受损程度较轻。每个彩色像素代表一个30米(33码)的区域。这张地图包含了由ESA(欧洲航天局)处理的修改过的哥白尼哨兵数据,并由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和新加坡地球天文台的ARIA团队的科学家分析。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的加州理工学院为NASA管理喷气推进实验室。有关ARIA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aria.jpl.nasa.gov/ 影像来源:NASA/JPL-Caltech/Earth Observatory of Singapore/ES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高级快速成像和分析(ARIA)团队与新加坡地球天文台合作,利用卫星获取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绘制了贝鲁特8月4日大规模爆炸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来自太空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显示了地震等重大事件发生前后地表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它被用来显示爆炸的毁灭性后果。 在地图上,暗红色的像素——就像那些出现在贝鲁特港口和周围的像素——代表了最严重的破坏。橙色区域受损程度中等,黄色区域受损程度较轻。每个彩色像素代表一个30米(33码)的区域。 这样的地图可以帮助您确定人们可能需要帮助的严重受损区域。爆炸发生在城市港口附近,造成150多人死亡,估计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这张地图包含了由ESA(欧洲航天局)处理的修改过的哥白尼哨兵数据,并由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和新加坡地球天文台的ARIA团队的科学家分析。加州理工学院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为NASA管理JPL。 更多关于ARIA的信息,请访问: https://aria.jpl.nasa.gov/ 来源: https://www.nasa.gov/feature/jpl/nasa-maps-beirut-blast-damage

​NASA“三叉戟”任务将访问海卫一

​NASA“三叉戟”任务将访问海卫一

海卫一(Triton)的这幅彩色图像由旅行者2号(Voyager 2)探测器于1989年飞越海王星系统时拍摄。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JPL-Caltech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三十年前,当NASA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飞越海卫一时,书写了扣人心弦的行星科学篇章。 旅行者2号是有史以来唯一一艘飞越海王星的航天器,它留下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旅行者2号曾揭示了海卫一表面喷射出的巨大的深色冰羽状物质,这些景色既令人惊叹又令人费解。为什么会这样呢?图像显示,海卫一的冰封地表相对比较年轻,并已被喷出的新物质一遍又一遍地覆盖重塑。这些物质究竟是什么,又是来自哪里呢? 这样一颗距离太阳比木星还要远6倍的古老卫星怎么可能现在还仍旧活跃呢?它的内部是否有什么物质温度足够高以至于能够驱动这项地质活动? NASA发现计划(Discovery Program)下的一项新任务旨在解开这些谜团。这项名为“三叉戟”(Trident,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的武器)的任务,是NASA为了开展新任务的概念研究而选出的4个任务提案之一。2021年夏天,将选出其中1至2个任务,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并于2030年代后期发射。 研究海卫一如何随时间而变化,将使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系天体是如何演化和运作的。 发现计划下的一个新任务提案中,“三叉戟”任务将探索海王星最大的卫星:海卫一。海卫一的表层冰壳下可能存在液态水的海洋世界。“三叉戟”任务旨在解答上方插图中所概述的问题。 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 海卫一的奇特之处不胜枚举:海卫一绕海王星公转的轨道方向与海王星的自转方向相反,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具有逆行轨道的卫星。海卫一的轨道还处于极端倾斜状态,其轨道面与海王星赤道面的夹角高达23度。海卫一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四分之三。此外,科学家认为海卫一很有可能并不是海王星本身所形成的卫星,而可能是从柯伊伯带(Kuiper Belt)迁移过来的。柯伊伯带是太阳系在海王星轨道之外黄道面附近、天体密集的中空圆盘状区域,柯伊伯带天体被认为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残骸。 海卫一的大气层也不同寻常:它的电离层比太阳系其他任何一颗卫星电离层的活跃度都还要高10倍。 更有趣的是,电离层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但海王星和海卫一距离太阳非常遥远:它们距离太阳的距离大约是日地距离的30倍,所以一定是有其他能量来源存在。(海王星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165个地球年。) 海卫一的气候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生动态变化,有机物质(极有可能是氮)源源不断地被喷射到海卫一表面。 月球和行星研究所(Lunar and Planetary Institute)/大学空间研究协会(Universities Space Research Association)主任路易丝·普罗克特(Louise Prockter)表示:“海卫一一直是太阳系中最令人兴奋且耐人寻味的天体之一。”她将作为首席研究员领导新提议的“三叉戟”任务,位于南加州的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将负责管理此任务。路易丝·普罗克特补充道:“我一直很喜欢旅行者2号探测器拍摄的照片,以及对这个有待进一步了解的奇怪、疯狂的卫星的惊鸿一瞥。” 一石三鸟 旅行者2号在海卫一上发现的那些神秘羽状喷射物非常耐人寻味。土卫二上发现的羽状喷射物,以及可能存在于木卫二上的羽流,均被认为是由来自星球内部的水透过厚厚的表面冰层喷发而出所导致。如果海卫一上的羽状物来源于海洋,这一发现则将为科学家们提供关于海卫一内部海洋形成的新线索。与其他已知的海洋世界不同,海卫一内部的潜在海洋很可能是在被海王星的引力捕获后形成的。 这也将扩大科学家们对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水的理解。而“三叉戟”任务的三个主要目标之一正是要弄清楚是什么因素导致太阳系天体具有适宜居住的必要条件(包括水)。探测器将携带一台仪器用于探测海卫一的磁场,以确定海卫一内部是否存在海洋,而其他仪器将研究活跃的电离层、富含有机物的大气层和奇怪的地貌特征。 “三叉戟”任务的第二个主要目标是探索海卫一在我们视线之外的广阔表面。海卫一面向柯伊伯带的这一侧是太阳系中未被探索的最大的固体表面。我们对海卫一的大部分了解来自旅行者2号探测器的数据,但我们只看到了其表面的40%。“三叉戟”任务将绘制其余大部分表面的地图。 “三叉戟”任务将使用它的全画幅成像相机来捕捉旅行者2号探测器拍摄到的同样富含羽状喷射物的区域,并将于太阳的反射光照亮海卫一的阴暗面时,利用反射光进行拍摄。这样一来,科学家们就可以观察到自从上次飞越以来海卫一的变化,并更好地了解海卫一究竟有多活跃。 三叉戟的第三个主要目标是了解海卫一神秘的表面是如何不断自我更新的。从地质学上讲,海卫一的表面非常年轻(在拥有46亿年历史的太阳系中,可能只有1000万年历史),且很少有可见的陨石坑。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海卫一看起来与其他冰冷的卫星如此不同,并拥有不寻常的地貌特征,比如凹陷的“哈密瓜地形”和凸出的“围墙平原”?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会有助于阐明其他冰冷天体上的地貌是如何演化的。 来自JPL的“三叉戟”项目科学家卡尔·米切尔(KarlMitchel)表示:“海卫一是挺奇怪,但也很并非那么奇怪,因为我们可以在海卫一上做科学研究。我们知道海卫一表面有这些我们未曾见过的特征,这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使我们想了解海卫一上的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就像我们在任务提案中对NASA说的那样,海卫一不仅仅是太阳系科学的关键,它还是一个完整的钥匙环:由捕获的柯伊伯带天体演化而成,拥有活跃羽流的潜在海洋世界,充满活力的电离层和年轻而独特的表面。” 如上所示,海卫一的该交互模型基于现有的图像,并不十分完整。若想看海卫一与月球相比较的情况,请放大并旋转卫星,或者使用底部的搜索功能了解更多信息。或者,您也可以在在Eyes on the Solar System上进行完整的互动体验。 来源:NASA/JPL-Caltech 若最终能够成功入选,“三叉戟”任务将于2025年10月启动(以2026年10月为备用日期)。此时,恰逢地球与木星对齐的“13年一次的窗口期”,这样航天器就可以利用木星的引力作为弹弓,直接飞向海卫一,并于2038年飞掠海卫一,进行为期13天的“长时间邂逅”。 来自JPL的“三叉戟”项目系统工程师威廉·弗雷泽(William Frazier)表示:“任务设计者和导航员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在太阳系飞行了13年之后,我们可以从容自信地掠过海卫一大气层的顶端—这相当令人难以置信。” 海王星位于太阳系外围,公转周期长,在那里时间似乎流逝得很慢。不过,这一点恰好对探测海卫一来带来了限制。如果“三叉戟”探测器于2040年之前到达海卫一,就能够对羽流活动的驱动力进行观察和测试。若错过了这个时间,晚些时候到达,太阳就会太过偏北,再过100年才能进行测试。 来源: https://www.nasa.gov/feature/jpl/proposed-nasa-mission-would-visit-neptunes-curious-moon-triton

NASA推动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创新途径

NASA推动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创新途径

黄嘴美洲鹃(Yellow-billed Cuckoo)有柔软的棕色翅膀,白色的腹部,长长的尾巴上有黑白相间的斑点,它们几乎已经没有栖息地了。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化、高温热浪等因素的影响,黄嘴美洲鹃在美国东部原生地的种群数量有所下降。气候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其适宜的栖息地。 虽然黄嘴美洲鹃只是广阔的动植物世界中的一个物种,但它的故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为了研究和监测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及世界上数量巨大的生物体,科学家和公民科学家们记录了他们在野外的观测情况。同时,地面、卫星和机载传感器可以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进行动植物监测。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了四个项目,以创建新的虚拟门户网站,使这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成为关注焦点,以帮助向全球科学家、土地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有关陆地生态系统状态和健康状况的相关信息。 每个项目均突出了生物多样性的不同方面,并允许用户创建易于使用的地图和其他信息产品,以追踪健康、脆弱的物种在争夺资源、迁徙到更安全的栖息地并适应气候变化时的情况。 NASA兰利研究中心(NASA’s Langley Research Center)负责监督这些工作的项目经理劳拉·罗杰斯(Laura Rogers)表示:“健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这些项目为自然资源保护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保护地球的重要信息。” 植物和动物在哪里? 如果你曾发现一只有虎纹的鲜绿色青蛙,并想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怎么才能找到更多这种青蛙,那你可真幸运。虎腿猴树蛙(Tiger-stripedleaf frogs)是“生命地图”(Map of Life)中包含的许多物种之一,“生命地图”是一个交互式的虚拟数据库,可追踪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一些鱼类、昆虫和植物。该数据库还可以预测物种未来将生活在何处,并帮助确定它们的栖息地是否将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 树叶上的一只虎腿猴树蛙(Phyllomedusatomopterna) 图片来源:Jacopo Werther,维基媒体(Wikimedia)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的教授沃尔特·杰茨(Walter Jetz)负责领导“生命地图”的相关工作,他表示:“随着我们周围世界的快速变化,社会、政策制定者、企业和个人均需要就如何与环境打交道做出决策。数据正在迅速增长。” “生命地图”整合了卫星图像、博物馆记录、建模输出以及来自公民科学家的地面和水体观测信息。例如,“生命地图”从NASA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eological Survey)联合运行的陆地卫星(Landsat)以及Terra卫星和Aqua卫星上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等仪器收集信息。沃尔特·杰茨表示:“这些卫星提供了全球数据,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并将其与物种生存的相关原始数据结合在一起。” “生命地图”旨在帮助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在保存及保护地球上最脆弱的物种时做出明智的决定。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 TNC)的空间规划技术协调员詹妮弗·麦克高恩(JenniferMcGowan)负责帮助该组织确定保护行动的优先顺序。詹妮弗·麦克高恩表示:“‘生命地图’项目提供了物种层面的信息,这对于确定为保护特定物种而应采取的保护行动的优先级非常有用。” 詹妮弗·麦克高恩表示:“‘生命地图’的物种分布图尤其宝贵。”这有助于他们以经济有效的方式来平衡陆地栖息地和海洋栖息地的保护机会。 该团队还创建了一款“生命地图”移动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探索周围的环境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该应用程序包含有关全球3万多个物种的信息。例如,如果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某人想发现当地的蜻蜓,他们将打开该应用程序,搜索自己所在的位置,看到粉舞蟌(ArgiaMoesta)的照片和说明。粉舞蟌是大理石大小的昆虫,翅膀纤长、半透明。 沃尔特·杰茨表示,这款应用程序和在线门户网站均揭示了土地利用的变化(例如种植粮食、砍伐树木和建造城市)是塑造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力。如果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在湿地上新建一座建筑,则很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例如特定地区的蜻蜓数量会减少。 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物种群落?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也在研发一种工具,旨在帮助识别北美的生物多样性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由杜克大学的詹妮弗·斯文森(Jennifer Swenson)教授和吉姆·克拉克(JimClark)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想知道当一个物种在变暖的世界中迁徙并为合适的栖息地展开竞争时将如何影响另一个物种。该研究小组创建了一个交互式门户网站,将卫星、机载和地面信息以及气候预测和生态预报结合起来,以追踪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物种和野生动植物群落。 例如,“基于通用联合归因模型的生物多样性预测”(Predicting Biodiversity with a Generalized JointAttribution Model,简称PBGJAM)使用了美国国家生态观测站网络(National Ecological Observatory Network, 简称NEON)收集的信息、NASA遥感观测的地球数据和气候数据以及其他资源,以揭示啄木鸟、荒漠小囊鼠和白枞树等许多物种在未来的气候情景下将有可能迁移到什么地方。 枝条上的一只黄嘴美洲鹃(Coccyzusamericanus)。 图片来源:MagnusManske,维基媒体 詹妮弗·斯文森表示:“我们需要考虑哪个物种和哪个物种栖息在一起,以便了解更广泛的影响。” 例如,如果desert pocket mouse没能在干旱中幸存下来,它们的捕食者会不会找到其他食物来源,或者是改变栖息地,或是也将灭绝? PBGJAM门户旨在探索生物多样性群落如何作为一个整体来应对气候变化,以更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对单个物种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PBGJAM团队建立了强大的通用联合归因模型(Generalized Joint Attribution Model),该模型可以为多个物种引入不同类型的数据。例如,荒漠小囊鼠(desert pocket mouse)和其他鼠种目前集中在美国西南地区。随着气候变化和发展,它们开始失去能存活的栖息地从而被迫向北或向东迁移,同时相互争夺资源,并从捕食者手中争先恐后地捕杀。 该模型可以推算出特定区域中生活着多少物种,以及对特定物种存在多少合适的栖息地。该模型还可以预测未来这一切将如何改变,以及随着群落迁移,一个物种的迁徙将如何影响另一个物种。 PBGJAM提供的网络界面降低了决策者、科学家和任何感兴趣的个人的参与门槛。来自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Universityat Buffalo)的教授亚当·威尔逊(Adam Wilson)表示,他们只需要选择一种生态系统类型,然后查看其变化方式即可。 何时开花? PBGJAM采用多种途径来研究气候变化对物种群落的影响,但高级物候信息系统(Advanced Phen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PIS)则重点关注植物物种的季节性动态。具体而言,APIS为探索气候变化和其他因素如何影响物候或研究季节性的生命周期事件(例如抽叶、开花、繁殖和迁徙)提供了框架。 APIS包括一系列软件,这些软件依赖于来自野外观测、近地面观测相机和卫星的上百万数据来探索汇总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物候观测。这项工作由来自美国国家入侵物种委员会(National Invasive Species Council)首席科学家杰夫·莫里塞特(JeffMorisette)和陆地过程分布式数据档案中心(Land Processes Distributed ActiveArchive Center)的项目科学家汤姆·迈尔斯佩格(Tom Maiersperger)共同领导。陆地过程分布式数据档案中心是NASA地球观测系统数据和信息系统(EOSDIS)的一部分。 物候学与周期性的动植物生命周期事件的时间有关,例如亚利桑那州切利峡谷国家纪念碑(Canyon de Chelly National Monument)的树叶在秋天变色。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Park Service) APIS包括来自MODIS、PhenoCam(由北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在固定位置设置的高分辨率数码相机,用于捕捉延时图像),美国国家物候网(USA-NPN)和NEON的信息。该项目的参与者还包括保护科学合作伙伴(Conservation Science Partners),该机构领导的软件研发促进了近期物候预测。 杰夫·莫里塞特说:“当看到一棵丁香树开花时,你可以说是这颗丁香树的春天来临了。” 但是,正如卫星观测所发现的那样,这对于季节的开始意味着什么呢? 杰夫·莫里塞特表示:“APIS可在更广阔的区域、跨越多个监控网络的范围,在不同的尺度上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在动植物入侵的背景下,了解物种之间如何竞争以及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动态和气候是如何影响这些物种的,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仅在有限的时空尺度上观察,你将很可能会错过一些东西。” 来自USA-NPN的科学家凯西·格斯特(Kathy Gerst)与杰夫·莫里塞特等人共同创建了APIS。她说:“APIS旨在研发技术,使数据更易于获取,且更容易与其他观测源的数据集成。APIS使人们能够将数据无缝整合在一起。” 凯西·格斯特表示,生态学家、自然资源管理者和气候学家可以使用APIS来查看物候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受威胁物种、濒危物种及入侵物种对温度和降雨变化的反应。 APIS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创建地图,以确定特定年份的春天是否较常年提前以及通过研究长期模式以查看趋势将如何随时间变化。例如,凯西·格斯特等人发表了一篇论文,将19种树木和灌木的春季指数或指示春季开始的模型与实际的物候活动(如开花)联系起来。 使用APIS的其他组织包括美国地质调查局西南气候适应科学中心和中北气候适应科学中心(Southwest and North Central Climate Adaptation ScienceCenters),这两个中心都在研究物候与干旱的关系。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研究和监测处(Inventory and Monitoring Division)使用APIS来更好地了解植被和土壤。美国丹佛动物园(DenverZoo)和蒙古国艾赫纳特自然保护区(Ikh Nart Nature Reserve)也正在使用APIS来为其天然草地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植物的颜色告诉我们什么? 为了帮助向APIS、PBGJAM和“生命地图”提供强大的植物数据,由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菲尔·汤森(Phil Townsend)教授领导的团队创建了生态光谱信息系统(Ecological Spectral Information System, EcoSIS)。 由于光谱及其反射阳光的方式,新鲜的树叶和郁郁葱葱的树梢在我们眼中看起来是鲜艳的绿色。由于它们吸收除绿色以外的所有波长,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绿色。当树叶开始变为黄色和红色时,即反射相应颜色的波长。 这些明显的迹象或光谱变化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植被的健康状况。尽管来自机载、卫星和地面传感器的光谱数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但这些数据并不总是易于使用。 EcoSIS数据库是添加、查找和使用光谱数据的一站式门户。与菲尔·汤森在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合作的工程师娜塔莎·斯塔夫罗斯(Natasha Stavros)说:“光谱信息是生物多样性的指标。”光谱数据有助于我们了解遗传多样性。 现在,EcoSIS已启动并开始运行,该团队正在研发云端地理空间光谱处理环境(Geospatial Spectroscopy…

第一次,我们在太空中创造出了第五种物质状态

第一次,我们在太空中创造出了第五种物质状态

这幅艺术概念图显示了6种经过精准调节的激光,用于减慢NASA的冷原子实验室内的原子,冷原子实验室能将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 图片来源: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 到这个月为止,距离科学家首次创造出第五种物质状态已经过去了25年,这种特别的物质状态完全不同于固体、液体、气体或是等离子体,具有非同寻常的性质。因证实了实验条件下这种物质状态的存在,埃里克·康奈尔(Eric Cornell)、卡尔·威曼(Carl Wieman)和沃夫冈·克特勒(Wolfgang Ketterle)共享了20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现在,这种物质状态又有了新突破,相关研究(DOI: 10.1038/s41586-020-2346-1)已于近期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2018年7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冷原子实验室(Cold Atom Lab)首次在地球轨道上创造出了物质的第五种状态,也就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BEC)。冷原子实验室是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Space Station)上的一项基础物理设施,它能将原子冷却至非常低的温度,对相应的基本物理性质进行研究,而空间站的环境则为研究提供了在地球上不可能做到的条件。现在,任务团队报告了冷原子实验室启动和运行的详细信息,他们定下了在微重力环境下研究量子世界新特征的长期目标,过程中取得的进展也将一一向公众展示。 你可能意识不到,但实际上量子科学触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量子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行为,是包括手机和计算机在内的许多现代技术中多种组件的构成基础,涉及了硅的电子波动特性。 虽然最早的量子现象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被观测到了,但科学家仍在不断学习我们宇宙中这一领域的相关现象。 冷原子实验室由NASA位于南加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所搭建,实验室的科学团队成员戴维·埃夫林(David Aveline)表示:“物理学家其实早就意识到,太空环境可以为这些量子系统的研究提供巨大的优势,甚至可以追溯到第一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产生。现在,相关的优势已经有了一些集中的体现,而随着冷原子实验室的持续运行,我们也正在证明,在轨道上日复一日地进行这些长时间的实验会带来很多好处。”   原子是如何被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也就是原子应完全停止移动的温度的?NASA冷原子实验室的团队成员对此进行了解释。 视频来源: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 逼近最冷 原子的温度越低,它们移动的速度就越慢,研究起来就越容易。像冷原子实验室这样的超冷原子设施,能将原子冷却至比绝对零度高出几分之一度的温度,而如果能达到绝对零度,理论上原子将完全停止移动。 降低原子的温度也是产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唯一方法。科学家需要在真空中创造BEC,因此在地球上,原子会被重力作用向下拉并迅速掉落到反应室的底部,观察的时间通常会被限制在不到1秒钟。借助国际空间站的失重环境,BEC可以漂浮在冷原子实验室的内部,就像宇航员能飘在空间站里一样,这就意味着能有更长的观察时间。 不同于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这几种物质状态,BEC并不会自然形成。对量子物理学家而言,它们是一种宝贵的工具,因为在BEC状态下所有原子都具有相同的量子特性,因此,所有原子会共同表现出通常单个原子或亚原子粒子才会显示的特性。也就是说,BEC能让特定的微观特征在宏观尺度上可见。 自2018年以来,冷原子实验室就已经在国际空间站上运行了。完整的互动体验可以在“眼观太阳系”(Eyes on the Solar System)上查看。 图片来源: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 此前的超冷原子实验要么利用探空火箭(sounding rocket),一种仅携带科学仪器进行亚轨道飞行的特殊运载工具,适用于临时观察短时间出现的特殊自然现象和和持续观察某些随时间、地点变化的自然现象;要么将经过特殊设计的实验硬件从高塔顶部释放,以创造出几秒钟或数分钟的失重条件,就像零重力飞机一样。从一开始搭建在空间站起,冷原子实验室已经为科学团队提供了数千小时的微重力实验时间。这让他们得以多次重复实验,并在进行的实验中发挥更大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冷原子实验室科学团队成员杰森·威廉姆斯(Jason Williams)说:“有了冷原子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实时查看他们的数据,并在短时间内对实验进行调整。这种灵活性意味着我们能够快速地获取信息,并及时地解决新问题。” 相比在地球的实验室,太空中的超冷原子设施能够达到的温度也更低。给原子降温的其中一种方法,就是简单地让超冷原子云缓慢扩展,这会使它们逐渐冷下来,没有地球重力将原子拽到地面,这种方法实行起来也会更容易。 更长的观测时间和更低的实验温度都为深入了解原子和BEC的行为提供了机会。在地球上,只有整个房间都装满了专用硬件和高塔的时候,才能实现最冷的温度和最长的观测时间。大小和洗碗机差不多的冷原子实验室还没能打破温度和观测时间的记录,但它的基本性能是最为先进的,将超大型实验室的功能装进了一个小小的空间里。 冷原子实验室科学团队的成员伊森·埃利奥特(Ethan Elliott)说:“我真的认为我们才刚刚开始探索在微重力环境下超冷原子实验可以做到的事。我非常兴奋,非常想看看利用这个特殊的实验室,基础物理学界能获取到什么样的发现。” 冷原子实验室现在已经成功运转了两年,利用一种被称为原子干涉仪(atom interferometer)的新工具,宇航员最近对设施进行了升级,原子干涉仪能用原子来精确测量某些作用力,包括引力。研究团队最近证实,作为第一个在太空中工作的原子干涉仪,它正在按预期正常运转。 埃夫林、威廉姆斯和埃利奥特是《自然》杂志最新研究的主要作者。冷原子实验室由喷气推进实验室设计和搭建,资助来自NASA位于华盛顿州总部的人类探索与运营任务部(Human Explorationand Operations Mission Directorate)太空生命与物理科学研究与应用(SpaceLife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SLPSRA)部门,以及位于休斯顿的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国际空间站计划(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Program)。 想了解冷原子实验室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coldatomlab.jpl.nasa.gov/ 想了解有关冷原子实验室中的原子有多冷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www.jpl.nasa.gov/news/news.php?feature=7311 想了解冷原子实验室最近升级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www.jpl.nasa.gov/news/news.php?feature=7660 参考来源: https://www.nasa.gov/feature/jpl/nasas-cold-atom-lab-takes-one-giant-leap-for-quantum-science

冰川融化加速了区域淡水的消耗

冰川融化加速了区域淡水的消耗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北极地区的一个小冰川,由美国宇航局的空中热带对流层顶实验(ATTREX)拍摄。这是冰层加速融化导致淡水资源枯竭的七个地区之一。 来源:NASA/John Sonntag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在全球冰量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中,有七个正在加速融化,而融化速度的加快正在耗尽数百万人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 格陵兰岛和南极洲融化的冰对世界海洋的影响已得到充分证明。但是,导致20世纪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因素是位于其他七个地区的冰盖和冰川融化: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极群岛、安第斯山脉南部、亚洲高山地区、俄罗斯北极地区、冰岛和挪威群岛斯瓦尔巴特群岛。北极的五个地区是冰量损失最多的地区。 根据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以及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的研究,冰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这不仅可能影响到海岸线,还可能影响到世界各地社区的农业和饮用水供应。这项研究由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生恩里科·西拉西领导。 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基于最近退役的美国-德国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CE)卫星以及它的继任者GRACE Follow On(于2018年发射)的数据计算得出,这七个地区平均每年损失超过2800亿吨冰。 GRACE和GRACE-FO数据的这种交互式可视化显示了从2010年到2020年地球重力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跟踪水从冰盖和冰川到海洋的重新分布。蓝色区域显示水量增加;红色表示水量损失。 2002年至2019年,在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过程中,冰量的损失共造成了13毫米(0.5英寸)的海平面上升,而这一速度已从2002年的每年0.7毫米(0.028英寸)上升到2019年的每年0.9毫米(0.035英寸)。 与GRACE一样,GRACE-FO卫星在绕地球轨道运行时,不断地测量地球引力的微小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分布的变化是地球上引力变化的最大来源,因此科学家可以利用引力变化的测量值来跟踪从冰盖和冰川到海洋的循环过程中水质量的变化。 GRACE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合作完成的一项联合任务。GRACE-FO是NASA和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的合作项目。它于2018年5月发射,距离GRACE最后一次进行测量已经过去了11个月。 维里科纳和她的合著者使用了一种最先进的建模工具,即来自NASA全球建模和同化办公室的“现代时代研究和应用回顾分析,版本2 (MERRA-2)”,缩小了GRACE结束与GRACE-FO引发之间的数据差距。 MERRA-2利用大量独立的观测数据集来提高其估计的精度。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指出MERRA-2的结果与GRACE和GRACE-FO数据相吻合的程度很高,这让他们对这些卫星在数据间隙期间观测到的结果有了高度的信心。 维里科纳说,基于对世界上数十万个冰川长达18年的长期精确测量的记录,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冰川演变的了解。 她说:“这篇论文表明,除了GRACE之外,GRACE-FO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对高山冰川的命运进行精确,可靠的观测,这不仅对于了解海平面变化非常重要,对于管理我们的淡水资源也很重要。” 这项名为“GRACE和GRACE后续任务导致全球冰川和冰冠大规模消失的连续性”的研究发表在4月30日的《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GRACE任务,并为NASA地球科学部管理GRACE-FO任务,该部门隶属于NASA华盛顿总部的科学任务理事会。位于加州帕萨迪纳市的加州理工学院为NASA管理喷气推进实验室。 有关GRACE和GRACE-FO的更多信息,请参见: https://www.nasa.gov/mission_pages/Grace/index.html https://gracefo.jpl.nasa.gov/mission/overview/

毅力号将用它的23只“眼睛”,观察充满未知的火星

毅力号将用它的23只“眼睛”,观察充满未知的火星

毅力号火星漫游车遥感桅杆的头部特写。桅杆头部包含超级分析相机(SuperCam,它的镜头位于顶部较大的圆形开口中)。桅杆头下方的灰色框,有两个桅杆变焦相机系统。在这些成像仪的外侧,还有漫游车的两个导航相机(NavCam)。 图片来源: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 再过两个多月,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的毅力号(Perseverance)火星漫游者就要发射升空了,它将拥有有史以来最先进的“眼睛”,对这颗“红色星球”(Red Planet)的表面进行观察。桅杆变焦相机系统(Mastcam-Z,Z在这里代表“zoom”,即变焦)具有下一代变焦功能,这能让毅力号任务更轻松地进行3D成像。火星车的操作员仔细规划了毅力号的每条行驶路线,以及车上机械臂的每一次移动,他们将能通过3D眼镜查看这些立体图像,观察火星上独特的风景。 桅杆变焦相机系统位于毅力号的“头部”,是桅杆相机(Mastcam)更高级的版本,NASA的好奇号(Curiosity)火星探测车就是用桅杆相机来绘制的精美火星全景图。但是,桅杆相机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桅杆变焦相机系统的功能就更多了:除了制作出火星图片,让普通大众能查看火星车的日常发现外,这些相机还提供了关键数据,帮助工程师进一步对火星车进行导航,同时让科学家更好地选择有趣的岩石进行研究。两种成像系统的区别就在于,好奇号的桅杆相机不能变焦。 这张图片显示了桅杆相机系统的3D打印模型,桅杆相机系统是NASA毅力号火星漫游车上的科学相机之一,它将包含一个3:1的变焦镜头。 图片来源: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 随视野变焦 在最初的设计中,好奇号的桅杆相机是具备变焦功能的,但事实证明,在当时用如此小尺寸的仪器是很难实现的(好奇号于2011年发射升空)。 桅杆变焦相机系统的首席研究员和桅杆相机的副首席研究员、来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吉姆•贝尔(Jim Bell)说:“最初的计划是给好奇号配备一个变焦相机,让它可以像‘意大利面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中的视角那样在极大的广角范围内进行拍摄。这个相机本来可以拍下一个令人惊叹的火星全景图,但事实证明当时的条件下我们很难做出这样的相机。” (译者注:Spaghetti Western翻译过来是“意大利面西部片”,又称“意大利西部片”,是美国电影工业最早对意大利出品西部片的称谓,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western all’italiana”。意大利西部片的兴盛时期为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中期,讲述的是美国西部的传奇故事,电影中应用了较多的变焦镜头。) 取而代之的是,好奇号的桅杆相机配备了一个远摄镜头(telephoto lens)和一个广角镜头(wide-angle lens),每张图像是单独拍摄的,可以合并生成立体视图。但是广角镜头一次拍摄到的火星表面景观要远多于远摄镜头,最多的时候,一张广角图像需要匹配9张远摄图像。 毅力号的桅杆变焦相机则简化了这一过程,两个镜头会进行变焦,直到两者能匹配用于制作单个3D图像为止。这样一来不仅操作流程更容易,向地球发送的图像和数据也更少。 这张图显示了NASA毅力号漫游车上的23台相机,其中很多都是好奇号上相机的升级版本,还有一些是额外新增的。 图片来源: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 科学家之眼 除了能为操作员提供立体视图,更好地选择出最安全的行进轨迹,桅杆变焦相机还可以帮助地质学家选择出科学研究的目标,更好地了解观察到的岩石样本所在处的火星地质:它们是否是从相邻的悬崖边掉落下来的?是否来自一条古老的水源? 桅杆变焦相机将用它“超人的眼力”,以多种颜色(光的波长)来观察火星的景观,包括某些人眼无法看到的颜色。例如,用紫外线或红外线扫描地形时,可能会发现散落在火星表面的金属陨石,或是反映了表面做成成分的颜色变化,而这些观测结果可以利用其他的相关仪器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 桅杆变焦相机不是一种光谱仪,也就是说,它不能使用光线信息进行详细的科学分析,“但它可以为其他仪器提供后续研究的矿物线索。”贝尔说道。 毅力号的相机系统还可以观测太阳和天空、观察火星的卫星的凌日情况,以及测量火星沙尘暴和云层在各个季节的变化情况。 为全人类观察火星 第一次接触火星照片时,贝尔还只有11岁,1976年由维京号(Viking)着陆器发送回地球的火星图像登上了晚间新闻,他就是在那时第一次看到了火星的样子。后来他参与了火星探路者号(Mars Pathfinder)任务,并进一步领导研发了勇气号(Spirit)和机遇号(Opportunity)火星车上的全景相机(panoramic camera,Pancam)系统,而勇气号和机遇号则引发了新一轮的火星研究热潮,吸引了无数后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毅力号将从它的着陆点耶泽罗陨石坑(Jezero Crater)向地球发回火星远景图像,这张图不论是对于执行该项任务的研究人员还是对于所有的后续跟进人员而言,都同样至关重要。 这也就是为什么桅杆变焦相机的图像,以及由业余群体制作的镶嵌图计划放在公共网站上进行共享。贝尔说:“重要的是,公众要有主人翁意识。桅杆变焦相机的图像属于我们所有人。” 毅力号是一位体重约2 260磅(1 025千克)的机器人科学家:它的天体生物学任务将是寻找火星上古代微生物生活的迹象;它还将表征火星的气候和地质,收集火星样本并在将来返回到地球,为人类探索这颗红色星球铺平道路。无论毅力号将在7月17日至8月5日的哪一天发射升空,它都会在2021年2月18日登陆火星的耶泽罗陨石坑。 火星2020毅力号漫游车任务从属于一项较大的航天计划,该计划还包括对登月飞行任务,为人类探索更遥远的火星做好准备。到2024年,NASA将负责让人类宇航员重返月球表面;到2028年,NASA还将通过阿尔忒弥斯(Artemis)月球探测计划,让人类在月球之上和周围建立持续的存在。 想了解更多毅力号火星车的相关信息,请访问: https://mars.nasa.gov/mars2020/ https://www.nasa.gov/perseverance 参考来源: https://www.nasa.gov/feature/jpl/nasas-perseverance-rover-will-look-at-mars-through-these-e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