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之谜尚未解决,好奇号又给科学家扔来了一个氧气谜团

甲烷之谜尚未解决,好奇号又给科学家扔来了一个氧气谜团

在2019年5月17日,也就是任务的第2410个火星日,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利用黑白导航相机(Navigation Cameras,Navcams)拍下了这些动态浮动的云。 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 这些云可能由水和冰构成,距离火星表面大约19英里(31公里);它们也是一种“夜光”云,这意味着它们距离星球表面异常之高,高到即使当下方的火星表面处于黑夜之中时,它们仍能被太阳的光芒照亮。科学家能观察到来自太阳的光线在何时离开这些云层,从而利用时间信息推断它们的高度。 在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上,这还是科学家首次测量火星表面盖尔环形山(Gale Crater)正上方大气成分的季节性变化。测量的结果就是,他们发现了一种令人困惑的气体成分:氧气,这种地球上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呼吸气体,在火星上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还无法通过任何已知的化学过程进行解释。 在过去的3个火星年(Martian year,一个火星年由22个月构成,包含668.59个火星日,大约是地球年的1.88倍),也就是大约6个地球年中,火星样本分析仪(Sample Analysis at Mars,SAM)对盖尔环形山上方的大气进行了吸入式采样,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化学成分。火星样本分析仪位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好奇号(Curiosity)火星探测车的腹部位置,就像是一个便携式化学实验室,分析仪得出的结果确认了火星表面的大气成分:95%的二氧化碳(CO2)、2.6%的氮气(N2)、1.9%的氩气(Ar)、0.16%的氧气(O2), 以及0.06%的一氧化碳(CO)。分析结果还揭示了另一个重要发现,那就是在一个火星年中,火星大气中各种气体分子随着气压变化的混合和循环模式。这种季节性气体成分变化,源于冬季时二氧化碳气体在两极的冻结降低了两极区域的气压,为了保持整体的气压平衡,火星大气会进行重新分配,这将导致整个星球表面的气压降低。在春季和夏季,二氧化碳因温度上升变回气态时,又会混合进入火星大气升高整体气压。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家发现氮气和氩气的含量遵循了可预测的季节性模式:伴随着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全年含量变化,氮气和氩气在盖尔环形山上方的浓度也相应呈现出上升和下降的趋势。科学家理所应当地认为氧气的含量变化也会如此,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在整个春季和夏季氧气都反其道而行之,含量最多时相比冬季竟然增加了30%,随后在秋季又会回降到用已知的化学方法所预测的浓度水平。尽管每一年大气中增添的氧气含量不尽相同,但这种含量增高的变化模式在每个春季都会重复出现,这意味着,火星上存在着某种物质在持续地生产氧气,然后又消耗掉它。 盖尔环形山上方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图片来源:梅丽莎•特雷纳/丹•加拉格尔(Dan Gallagher)/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 [rml_read_more]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 Ann Arbor)的气候与空间科学教授苏希尔•阿特雷亚(Sushil Atreya)表示:“第一次看到这个结果时,我们根本无法相信。”阿特雷亚和其他研究人员一同,将这一结果总结成了一篇论文,于11月12日发表在了《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行星》(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上。 科学家刚一发现氧气谜团,致力于火星研究的专家就开始尝试用各种已有的信息和知识去解释这个现象。首先,对火星样本分析仪中用于测量气体含量的四极杆质谱仪(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火星科学家进行了再三的准确性检查,结果表明仪器状态良好,没有任何问题。于是,他们又考虑了另一种可能性:当CO2或水(H2O)这两种分子在大气中分解、分子键断开时,可能会释放出氧气,从而导致大气中氧含量的短暂上升。但是,要产生探测到的这些额外的氧气,需要比火星现有含量高出五倍的水,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分解速度根本满足不了相应的氧气增加。除此之外,氧气减少又是怎么回事呢?来自太阳的辐射能将氧气分子分解成两个原子然后吹向太空吗?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不能,因为氧气如果要通过这样的过程消失掉,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我们正艰难地找寻这种现象可能的解释,”领导这项研究的梅丽莎•特雷纳(Melissa Trainer)表示,“氧气在每个季节的含量都不具备完全可重复的性质,这让我们认为氧气含量的变化与大气动力学无关。它只能来自某些产氧和耗氧的化学反应,但是我们尚且无法解释。”特雷纳是一名行星科学家,来自NASA位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对于研究火星的科学家来说,氧气的这种异象与甲烷之谜如出一辙。在盖尔环形山表面的大气之中,甲烷以极为微小的含量阴魂不散地停留驻足,平均浓度只有0.00000004%。即使是火星上现有的最灵敏的仪器,也很难能检测的到,不过,它还是被火星样本分析仪的可调谐激光光谱仪(Tunable Laser Spectrometer,TLS)探测到了,测得的结果显示,尽管甲烷含量会随季节上升和下降,但由于某种莫名其妙的原因,甲烷的丰度在夏季增高了大约60%。(实际上,除了这一点让科学家困惑不已,火星上甲烷的含量还会随机地急剧增加,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找出其中缘由。) 有了新的氧气含量信息在手,特雷纳的团队开始思考:是否存在一种与导致甲烷自然季节性变化相似的化学过程,正好引发了氧气含量的这种季节性波动呢?因为至少在某些偶然的时间段里,甲烷和氧气的波动似乎具有协同性。 “在一个火星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开始注意到甲烷和氧气之间这种神奇而引人遐想的联系,”阿特雷亚说道,“我认为这里面应该另有玄机,只是我还不知道具体是啥,目前为止也还没人知道。” 盖尔环形山上方大气中氧气与甲烷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图片来源:梅丽莎•特雷纳/丹•加拉格尔/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 氧气和甲烷的产生,都既可以通过生物学方式(例如微生物相关的反应)又可以通过非生物学的方式(例如与水和岩石相关的化学过程)来完成。尽管现在还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火星上存在生物活性,但科学家还是将所有的可能性都纳入了考虑范围。好奇号上并没有这样一种分析工具,来确切地判断火星上的甲烷或氧气究竟是来源于生物学过程还是非生物学的地质过程,但是另一方面,科学家对非生物学的解释给予了更高的期望,并且正在奋力地想要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1976年,海盗1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点处的日落景象 图片来源:NASA/JPL 特雷纳团队认为,春季时额外的氧气增量可能来源于火星土壤,毕竟,众所周知的是它富含诸如过氧化氢和高氯酸盐这一类的化合物,容易分解产生氧气。在海盗号(Viking)两个火星探测器上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在几十年以前,火星土壤中的氧气会因为温度和湿度的升高而释放。然而,这项实验是在与火星春季环境完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并且在其他问题存在的同时,也无法解释氧气下降的原因。目前,其他可能的解释也不能完全说得通,例如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提出的:火星土壤中的高能辐射可能导致了额外氧气的生成,从而混入大气里;但是另一方面,要想得到哪怕只是一个春季里测得的氧气增量,也得花上100万年的时间,才能在火星土壤中积累到足够的氧气。 “虽然目前而言,我们还没法儿提出任何一种能够产生所需氧气增量的化学过程,但是我们认为,它一定是表层土壤中随季节变化的某种过程,因为大气中根本没有足够的氧原子可以用来来引发我们所观测到的氧含量波动。”论文的另一位共同作者、来自马里兰大学大学城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in College Park)的助理研究员蒂莫西•麦康诺奇(Timothy McConnochie)表示。 在此前的火星探测器中,唯一拥有能够检测火星表面附近大气成分仪器的,就是在1976年登陆火星的两架NASA海盗号火星探测器了。然而遗憾的是,海盗号实验只持续了短短几个火星日,没有办法揭示不同气体的季节性变化模式,新的火星样本分析仪则成为了第一个进行这项测量的仪器。火星样本分析仪的研究团队将继续测量火星大气中的气体成分,让科学家能够收集到每个季节更详细的数据。同时,特雷纳和她的团队希望其他火星科学家能够揭开氧气变化之谜。 “这么多年以来,这还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这种有趣的现象。我们并不完全明白其中的奥秘,”特雷纳说道,“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面向所有对此感兴趣的聪明人的公开感召:你会有怎样的绝妙解释呢?” 参考来源: [1] 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19/with-mars-methane-mystery-unsolved-curiosity-serves-scientists-a-new-one-oxygen/ [2] https://mars.nasa.gov/msl/spacecraft/instruments/sam/ [3] https://mars.nasa.gov/msl/home/ [4]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29/2019JE006175 [5] https://www.nasa.gov/feature/jpl/curiosity-detects-unusually-high-methane-levels

NASA好奇号火星车发现了火星曾被海洋覆盖的新证据

NASA好奇号火星车发现了火星曾被海洋覆盖的新证据

火星岩板中的裂缝网络被称为“Old Soaker”,可能是由于30多亿年前泥层的干燥而形成的。该视图从左到右的跨度约3英尺(约合90厘米),结合了NASA好奇号火星车机械臂上火星手持透镜成像仪(Mars Hand Lens Imager,MAHLI)拍摄的三幅图像。 图片版权:NASA / JPL-Caltech / MSSS 如果时间能倒流,宇宙回到35亿年前,火星又会是什么样的呢?随着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好奇号(Curiosity)火星车的一步步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历史容貌也逐渐变得明晰起来。 好奇号如今探索的盖尔环形山(Gale Crater,也称“盖尔陨石坑”),在遥远的过去曾是一片直径大约100英里(约合150千米)的盆地。想象一下,几十亿年前这里也有众多的池塘如微云点缀;水源也可能曾经在四壁交错纵横,最后汇聚于环形山的底部。将火星的“历史纪录片”快进播放,或许就能看到这些水渠水道先是水源溢流,而后又逐渐干涸,如此往复,在数百万年间自然循环。 10月7日,好奇号科学家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最新论文中,就描述了上面的火星景象。论文作者认为,好奇号火星车发现的富含矿物质盐的岩石,就是经历过多次水源溢流和干涸的浅型咸水池塘曾经存在的证据。几十亿年来,火星的环境由起初的湿润转向如今的严寒干燥,而这些矿物质盐沉积正是水源在历经气候波动之后留下的独特印迹。 科学家们想要知道:这样的气候转变耗时多久?又是在何时发生的?矿物质盐沉积这一最新的线索,可能就是这两个谜题即将被揭开的迹象之一,因为好奇号正向着一处富含硫酸盐的区域(被称作“sulfate-bearing unit”)前进,科学家认为,这片区域的形成环境或许更为干燥。在此之前,好奇号曾在盖尔环形山更低的区域发现过淡水湖曾持续存在的证据,而即将探索的富含硫酸盐的区域则与之有着极大的差异。 盖尔环形山是火星古老遗迹的聚宝盆,对火星历史研究影响深远。水和风裹挟的沉积物最终沉降在环形山底部,一层一层叠积填盖;在沉积物硬化之后,风力将这些层状岩石蚀刻成高耸的夏普山(Mount Sharp),也就是如今好奇号正在攀爬的火星山。裸露于山坡上的岩石之中,每一层沉积都揭示了火星历史的不同时代,隐藏了当时普遍的环境信息。 [rml_read_more] 好奇号火星车的探索,让我们了解了很多火星历史的相关信息以及潜在的生命存在迹象。视频中展示了好奇号的着陆点盖尔环形山。 视频版权:NASA JPL “我们之所以选择了盖尔环形山,正是因为它保留了火星环境不断变化的独特记录,”论文的主要作者、来自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ltech)的威廉•拉平(William Rapin)说道,“了解这颗红色星球的气候是何时以及如何开始发生演变的,则将我们引向了另一个难题:火星的环境从何时开始能够支撑微生物在表面生存,这一环境状态又持续了多久呢?” 在论文中,拉平和共同作者描述了好奇号在2017年探索的一片区域:高达500英尺(约合150米)的沉积岩,在这个被称为“萨顿岛”(Sutton Island)的位置,好奇号发现了一些矿物盐。基于一系列在“古浸泡区”(Old Soaker)处的泥浆裂缝,研究团队已经了解到,这片区域经历了间歇性的干燥时期,另一方面,萨顿岛中的矿物盐也表明火星历史上的水源因环境变干而浓缩成了盐水。 通常而言,当一片湖泊完全干涸时,会残留下大量纯盐晶体。但在萨顿岛发现的盐却不太一样:首先,萨顿岛的盐属于矿物盐,而非食用盐(氯化钠,这应该是显然的啦~);其次,这些矿物盐的纯度并不高,还有沉积物混在其中,这表明它们晶体的形成和生长环境是潮湿的,可能恰好就在正处于蒸发阶段、充满了咸水的浅水池塘下面。 考虑到在早期阶段,地球和火星的环境状况十分相似,拉平推测萨顿岛可能类似于南美洲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的咸水湖。溪水和河流从山脉流入这片干旱的高海拔高原,形成了类似于火星古老的盖尔环形山一样的封闭盆地。与盖尔环形山相似,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的湖泊也受到气候的重大影响。 “在较为干燥的时期,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的湖泊会逐渐变浅,有些甚至会完全干涸,”拉平表示,“由于那些湖泊周围没有植被,干涸之后的景象甚至看上去有点像火星表面。” 在南美洲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的基斯基罗(Quisquiro)盐滩,咸水湖随处可见,科学家认为,火星盖尔环形山中可能存在过类似的景象(目前,好奇号正在探索这片古老而神奇的陨石坑)。阿尔蒂普拉诺高原跨越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的基斯基罗盐滩则位于智利境内。溪水和河流从山脉流入这片干旱的高海拔高原,形成了类似于火星古老的盖尔环形山一样的封闭盆地。与盖尔环形山相似,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的湖泊也受到气候的重大影响。 图片版权:马克西姆•博恰罗夫(Maksym Bocharov) 火星逐渐干燥的线索与迹象 火星气候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至今的?除了萨顿岛上富含矿物质盐的岩石,好奇号火星车研究团队还发现了很多其他重要的线索。好奇号从2012年就开始它的火星之旅,在整个7年旅程之中,研究团队已经能观察到:在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如今的火星正在经历由干到湿的循环。 “在好奇号攀登夏普山时,我们观察到了从潮湿到干燥的整体趋势,”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的好奇号项目科学家阿什温•瓦萨瓦达(Ashwin Vasavada)说道,“但是这种趋势并不一定是以线性方式发生的,它更可能是混乱的。它可能包含了更干旱的时期,就如我们在萨顿岛所看到的那样;随后则是比较湿润的时期,就如我们在好奇号如今正在探索的‘富含泥土的单位区域’(clay-bearing unit)中看到的那样。”JPL领导了包含好奇号项目在内的火星科学实验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任务。 这张动图演示了科学家关于盖尔环形山中咸水池塘形成的猜测:水源从夏普山流入盖尔环形山底部,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逐渐干燥,水分蒸发从而留下了一个个咸水池塘。动图的低处表示盖尔环形山的底部,左上的高处表示夏普山的一侧。在夏普山上一片名为萨顿岛的区域中,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发现了富含矿物质盐的岩石,这表明水分消失的速度很慢,并且不是一次性完全消失的,而可能是在不断的干涸-溢流循环中逐渐消失殆尽的。这一最新的发现,可能就是火星气候在几十亿年间逐步干燥的水之印记。 动图版权: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知识企业发展(ASU Knowledge Enterprise Development),迈克尔•诺思罗普(Michael Northrop) 到目前为止,好奇号已经观察到了许多平坦的沉积物层,它们在很久之前就已轻轻地沉积在湖底。好奇号研究团队成员、田纳西大学(University of Tennessee)专攻沉积层研究的克里斯•费多(Chris Fedo)指出:好奇号目前正在大型岩石结构上行进探索,而这些岩石结构只能在高能量的环境中形成,例如被风蚀刻的区域或流动的水源之中。 风力或水流的能量会将沉积物堆积成逐渐倾斜的层状结构,当沉积物硬化成岩石时,它们就会变成类似于“青色山脊”( Teal Ridge)的大型地质结构,今年夏天的时候好奇号对青色山脊进行了调研。 “在火星上找到倾斜的层状结构象征着一个重大的转变,这表明那片区域不再完全位于水下,”费多说,“我们可能漏掉了深水湖存在的火星时代。” 好奇号已经发现了远处富含硫酸盐区域中更多的倾斜层状结构,研究团队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让好奇号火星车驶向那里,对其中多处岩石结构进行更加细致的调研。如果这些岩石在较为长期的干燥条件下形成,则可能意味着这片满是泥土的单位区域代表了介于干燥和湿润环境之间的阶段,它或许是通向盖尔环形山水之历史不同时代的关键途径。 费多说:“我们是否在泥土区域中看到了在风或水的作用下产生的沉积物?我们现在还不能肯定;但我们可以放心地说,它绝对与之前的湿润时期和之后的干燥时期不同。” 参考来源: [1]https://www.jpl.nasa.gov/news/news.php?feature=7514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19-0458-8 [3]https://www.jpl.nasa.gov/news/news.php?feature=4734 [4]https://www.jpl.nasa.gov/news/news.php?feature=6721 [5]https://mars.nasa.gov/news/8498/new-finds-for-mars-rover-seven-years-after-l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