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诺号:科学研究成果首次提供木星大气的三维视图

朱诺号:科学研究成果首次提供木星大气的三维视图

木星的带状外观是由云层形成的“天气层”造成的。这张合成图像分别显示了双子座北方望远镜和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木星红外和可见光(从左到右)视图。 影像来源:International Gemini Observatory/NOIRLab/NSF/AURA/NASA/ESA, M.H. Wong and I. de Pater (UC Berkeley) et al.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环绕木星运行的朱诺号探测器的新发现,为这颗行星独特而多彩的大气特征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画面,为了解其云层下不为人知的过程提供了线索。这些结果突出了木星周围的云带和云带的内部工作,以及它的极地气旋,甚至是大红斑。 研究人员今天在《科学》和《地球物理研究杂志:行星》上发表了几篇关于朱诺号大气发现的论文。其他论文发表在最近的两期《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朱诺号的这些新的观测结果为木星神秘的可观测特征打开了一个新的信息宝库。”NASA华盛顿总部行星科学部主任洛里·格拉兹(Lori Glaze)说。 “每篇论文都阐明了地球大气过程的不同方面——这是我们的国际多元化科学团队如何加强对太阳系理解的一个绝好例子。” 图片来源:JunoCam;图像数据:NASA/JPL-Caltech/SwRI/MSSS;JunoCam图像处理:Kevin M. Gill (CC BY);地球图片:NASA 这幅插图结合了美国宇航局朱诺号飞船上的朱诺相机仪器拍摄的木星图像和地球的合成图像,描绘了木星大红斑的大小和深度。 朱诺号在2016年进入木星的轨道。迄今为止,在航天器 37 次穿越木星的过程中,每一次都有一套专门的仪器都在其湍急的云层下方进行观察。 “之前,朱诺号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它暗示木星大气中的现象比预期的更深,”斯科特·博尔顿(Scott Bolton)说,他是圣安东尼奥西南研究所的朱诺号的首席研究员,也是《科学》杂志上关于木星漩涡深度的论文的主要作者。“现在,我们开始把所有这些单独的碎片放在一起,并第一次在3D中真正了解木星美丽而剧烈的大气层是如何工作的。” 朱诺号的微波辐射计(MWR)可以让科学家们窥见木星云顶之下的情况,并探测其众多涡旋风暴的结构。这些风暴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为大红斑的标志性反气旋。这个比地球还宽的深红色漩涡,自从大约两个世纪前被发现以来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 新的结果表明,气旋的顶部温度较高,大气密度较低,而底部温度较低,密度较高。以相反方向旋转的反气旋,则恰恰相反——顶部温度较低,底部温度较高。 研究结果还表明,这些风暴的高度远高于预期,一些风暴延伸到云顶以下60英里(100公里),而其他一些风暴,包括大红斑,延伸超过200英里(350公里)。这一令人惊讶的发现表明,漩涡覆盖的区域超出了水凝结和云形成的区域,低于阳光温暖大气的深度。 大红斑的高度和大小意味着研究木星重力场的仪器可能可以探测到风暴中大气质量的浓度。朱诺号两次近距离飞越木星最著名的地点,为寻找风暴的重力特征提供了机会,并补充了MWR的深度结果。 随着朱诺号以大约13万英里/小时(20.9万公里/小时)的速度在木星云层上低空飞行,朱诺号科学家利用NASA的深空网络追踪天线,在超过4亿英里(6.5亿公里)的距离上测量每秒0.01毫米的速度变化。这使研究团队能够将大红斑的深度限制在云顶以下约300英里(500公里)处。 “2019年7月飞越大红斑期间,朱诺号获取大红斑重力所需的精度令人震惊,”马齐亚·帕里西(Marzia Parisi)说,她是南加州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朱诺科学家,也是《科学》杂志上关于大红斑引力飞越的一篇论文的主要作者。“能够补充MWR在深度上的发现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未来在木星的重力实验将产生同样有趣的结果。” 云带和云区 木星除了气旋和反气旋之外,还以其独特的环绕木星的白色和红色云带而闻名。强烈的东西向相反方向的风把这些云带分开。朱诺号之前发现,这些风,或称喷流,深度约为2000英里(大约3200公里)。研究人员仍在试图解开喷射流如何形成的谜团。朱诺的MWR在多次经过时收集的数据揭示了一个可能的线索:大气中的氨气与观测到的喷射流呈显著的直线运动。 “通过追踪氨,我们在北半球和南半球发现了与费雷尔环流圈性质相似的环流,费雷尔环流圈控制着地球上的大部分气候。”凯伦·杜尔说,他是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生,也是《科学杂志》上关于木星类费雷尔环流圈的论文的主要作者。“地球每个半球有一个费雷尔环流圈,而木星有8个,每个至少大30倍。” 朱诺号的MWR数据还显示,这些云带和云区在木星水云下方约 40 英里(65公里)处发生转变。在较浅的深度,木星的云带在微波光下比邻近区域更亮。但在更深的在水云之下,情况正好相反——这揭示了与我们的海洋的相似之处。 “我们将这一层称为‘Jovicline’,类似于地球海洋中称为温跃层的过渡层——海水从相对温暖到相对寒冷急剧转变。”利·弗莱彻(Leigh Fletcher)说,他是英国莱斯特大学的朱诺号参与科学家,《地球物理研究杂志:行星突出了朱诺号对木星温带和区域的微波观测》的论文的主要作者。 极地气旋 朱诺号之前在木星的两极发现了巨型气旋风暴的多边形排列——八个在北部以八角形排列,五个在南部以五角形排列。现在,五年后,任务科学家利用航天器的木星红外极光成像仪(JIRAM)的观测,确定这些大气现象具有极强的弹性保持在相同的位置。 “木星的气旋会影响彼此的运动,导致它们围绕一个平衡位置摇摆,”罗马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朱诺”号的联合研究员亚历山德罗·穆拉(Alessandro Mura)说。他最近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主要研究木星极地气旋的振荡和稳定性。“这些缓慢摇摆的行为表明,它们有很深的根源。” JIRAM的数据还表明,就像地球上的飓风一样,这些气旋想要向极地移动,但是位于每个极地中心的气旋将它们推回。这种平衡解释了气旋的位置和在每个极点飓风的不同数量。 有关任务的更多信息 位于加州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个分部JPL负责管理朱诺任务。朱诺号是NASA新前沿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由位于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为华盛顿的该机构科学任务局管理。丹佛的洛克希德-马丁航天公司建造并运营该航天器。 JPL是加州帕萨迪纳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个部门,负责管理朱诺号任务。朱诺号是NASA新前沿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由NASA位于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为位于华盛顿的科学任务理事会管理。位于丹佛的洛克希德马丁航天公司建造并运营着这艘航天器。 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关注此次任务,并在网上获取更多关于朱诺号的信息: https://www.nasa.gov/juno 参考来源: https://www.nasa.gov/press-release/nasa-s-juno-science-results-offer-first-3d-view-of-jupiter-atmosphere

木星自转

木星自转

2021年10月26日 Jupiter Rotates Video Credit & Copyright: JL Dauvergne; Music: Oro Aqua (Benoit Reeves) Explanation: Observe the graceful twirl of our Solar System’s largest planet. Many interesting features of Jupiter’s enigmatic atmosphere, including dark belts and light zones, can be followed in detail. A careful inspection will reveal that different cloud layers rotate at slightly different speeds. The famous Great Red Spot is not visible at first — but soon rotates into view. Other smaller storm systems occasionally appear. As large as Jupiter is, it rotates in only 10 hours. Our small Earth, by comparison, takes 24 hours to complete a spin cycle. The featured high-resolution time-lapse video was captured over five nights earlier this month by a mid-sized telescope on an apartment balcony in…

露西号启程前去探访8颗小行星

露西号启程前去探访8颗小行星

2021年10月20日 Lucy Launches to Eight Asteroids Image Credit & Copyright: John Kraus Explanation: Why would this mission go out as far as Jupiter — but then not visit Jupiter? Lucy’s plan is to follow different leads about the origin of our Solar System than can be found at Jupiter — where Juno now orbits. Jupiter is such a massive planet that its gravity captures numerous asteroids that orbit the Sun ahead of it — and behind. These trojan asteroids formed all over our Solar System and some may have been trapped there for billions of years. Flying by these trojan asteroids enables studying them as fossils that likely hold unique clues about our early Solar System. Lucy, named after a famous fossil skeleton which was…

朱诺号飞越木卫三和木星

朱诺号飞越木卫三和木星

2021年10月11日 Juno Flyby of Ganymede and Jupiter Video Credit: Images: NASA, JPL-Caltech, SWRI, MSSS; Animation: Koji Kuramura, Gerald Eichstädt, Mike Stetson; Music: Vangelis Explanation: What would it be like to fly over the largest moon in the Solar System? In June, the robotic Juno spacecraft flew past Jupiter’s huge moon Ganymede and took images that have been digitally constructed into a detailed flyby. As the featured video begins, Juno swoops over the two-toned surface of the 2,000-km wide moon, revealing an icy alien landscape filled with grooves and craters. The grooves are likely caused by shifting surface plates, while the craters are caused by violent impacts. Continuing on in its orbit, Juno then performed its 34th close pass over Jupiter’s clouds. The digitally-constructed video shows…

观星指南(2021.10)

观星指南(2021.10)

影像来源:NASA/JPL-Caltech 翻译:灼眼的粉丝 十月份的天空会发生什么? 看这个月的日出日落,以及两颗争夺“极点”位置的璀璨星星。 10月10日,在西南方向寻找五天大的新月与金星和明亮的橙色心宿二会合,然后观察金星接近心宿二,在15日和16日会有一次紧密的合相,这两颗星之间的距离只有1.5°。 10月15日和16日,太阳落山后大约一个小时,金星与明亮的橘黄色心宿二的距离在1.5°以内。 影像来源:NASA/JPL-Caltech 在十月的最后一周,早起的人会短暂地看到水星。 在日出前30-45分钟,在东方地平线上方约10度处或手臂距离的拳头同宽处你可以看到水星。 在十月的最后一周,太阳升起前,人们可以在东方地平线上清晰地看到水星。 影像来源:NASA/JPL-Caltech 然后在10月30日,黎明前的最后几个小时,寻找新月与明亮的蓝白色恒星轩辕十四相会。 10月30日黎明前,在东方明亮的轩辕十三附近找到新月。 影像来源:NASA/JPL-Caltech 在整个月里,在傍晚的早些时候仰望头顶,会发现两颗明亮的恒星,它们在数千年里轮流交替成为北极星,他们的名字是织女星和天津四。这两颗恒星都是夏季大三角的一部分,我们在上个月的视频中介绍了这三颗恒星的另一个成员——牵牛星。要找到织女星和天津四,请在天黑后的头几个小时内抬头看看,它们将是你能看到的最亮的两颗恒星。 在10月,在日落后的几个小时里,在高空寻找明亮的织女星和天津四。这两颗星向西旋转,在黎明前的几个小时内落下。 影像来源:NASA/JPL-Caltech 织女星是一个快速自转体,每12个半小时自转一次,而太阳的自转周期为27天。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织女星周围有一个碎片盘,可能与我们太阳系中的区域相似。 天津四是一颗蓝白色的超巨星,它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氢聚变。 有这样的怒火,氢聚变不会持续太久,天津四很可能会在几百万年内以超新星的形式爆发。天津四比我们夜空中的大多数亮星都要远,这意味着它是超级发光体,在这么远的地方也能如此明亮。因为它是如此明亮,所以它是你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最遥远的恒星之一。 这些恒星围绕着北天极旋转。每年的这个时候,它们在黎明前落下之前会沉入西方地平线。织女星和天王星都是一个特殊的恒星群的一部分,它们轮流成为北方的极星,因为地轴在26000年的时间里绕圈摆动。目前,“北极星”的称号属于北极星,至少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都是如此。 26000多年来,北极星与包括织织女星和天津四在内的其他一些恒星交换了北极星的称号。在这些特殊的恒星中,北极星是最接近天体北极的亮星。 影像来源:NASA/JPL-Caltech 最后,10月16日是国际赏月夜。届时将邀请所有人了解月球的科学和探索。访问此链接以了解如何参与:https://moon.nasa.gov/observe 这是十月的月相。 影像来源:NASA/JPL-Caltech 你可以在NASA.gov上了解NASA所有探索太阳系和太阳系以外的所有任务。 我是来自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普雷斯顿·戴奇斯,以上就是10月份的天象。 参考来源: https://solarsystem.nasa.gov/skywatching/whats-up/

影片:木星的亮闪

影片:木星的亮闪

2021年9月17日 Video: Flash on Jupiter Video Credit & Copyright: T. Humbert, S. Barré, A. Desmougin & D. Walliang (Société Lorraine d’Astronomie), Astroqueyras Explanation: There has been a flash on Jupiter. A few days ago, several groups monitoring our Solar System’s largest planet noticed a two-second long burst of light. Such flashes have been seen before, with the most famous being a series of impactor strikes in 1994. Then, fragments of Comet Shoemaker-Levy 9 struck Jupiter leaving dark patches that lasted for months. Since then, at least seven impacts have been recorded on Jupiter — usually discovered by amateur astronomers. In the featured video, variations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cause Jupiter’s image to shimmer when, suddenly, a bright flash appears just left of center. Io and…

三星凌木及交食

三星凌木及交食

2021年8月21日 Triple Transit and Mutual Events Image Credit & Copyright: Christopher Go Explanation: These three panels feature the Solar System’s ruling gas giant Jupiter on August 15 as seen from Cebu City, Philippines, planet Earth. On that date the well-timed telescopic views detail some remarkable performances, transits and mutual events, by Jupiter’s Galilean moons. In the top panel, Io is just disappearing into Jupiter’s shadow at the far right, but the three other large Jovian moons appear against the planet’s banded disk. Brighter Europa and darker Ganymede are at the far left, also casting their two shadows on the gas giant’s cloud tops. Callisto is below and right near the planet’s edge, the three moons in a triple transit across the face of Jupiter. Moving…

哈勃太空望远镜在木卫三中发现水蒸气的第一个证据

哈勃太空望远镜在木卫三中发现水蒸气的第一个证据

天文学家首次在木星的卫星木卫三的大气中发现了水蒸气的证据。这种水蒸气是在木卫三表面的冰升华时形成的,也就是说,从固体变成气体。 科学家们利用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新的档案数据集,做出了这一发现,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这张照片展示了1996年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的木星卫星木卫三。木卫三位于5亿英里(超过6亿公里)之外,哈勃可以跟踪卫星上的变化,并在紫外和近红外波长揭示其他特征。天文学家现在利用哈勃望远镜提供的新的档案数据集,首次揭示了木星卫星木卫三大气中存在水蒸气的证据,这是由于水蒸气从卫星的冰面热逸出而来。 影像来源:NASA, ESA, John Spencer (SwRI Boulder) 此前的研究提供了间接证据,表明太阳系最大的卫星木卫三含有的水比地球上所有的海洋都要多。然而,那里的温度非常低,表面的水被冻结成固体。木卫三的海洋位于地壳以下约100英里处;因此,水汽并不代表这片海洋的蒸发。 天文学家重新审视了过去20年的哈勃观测数据,发现了这个水蒸气的证据。 1998年,哈勃太空望远镜成像光谱仪首次拍摄了木卫三的紫外线图像,显示了被称为极光带的带电气体的彩色条带,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证明木卫三具有弱磁场。 这些紫外观察的相似性可以用分子氧(O2)的存在来解释。但一些观测到的特征与纯氧大气的预期排放不符。与此同时,科学家得出结论,这种差异可能与氧原子(O)浓度较高有关。 作为支持NASA2018年朱诺任务的大型观测项目的一部分,瑞典斯德哥尔摩KTH皇家理工学院的洛伦兹·罗斯(Lorenz Roth)领导的团队开始用哈勃望远镜测量原子氧的含量。该团队的分析结合了两个仪器的数据:2018年哈勃的宇宙起源光谱仪和1998至2010年太空望远镜成像光谱仪(STIS)的存档图像。 令他们惊讶的是,与最初对1998年数据的解释相反,他们发现在木卫三的大气层中几乎没有任何原子氧。这意味着对于这些紫外极光图像中的明显差异,一定有另一种解释。 罗斯和他的团队随后进一步观察了紫外线图像中极光的相对分布。木卫三的表面温度在一天中变化强烈,在赤道附近的中午,它可能变得足够温暖,以至于冰面释放(或升华)一些少量水分子。事实上,紫外线图像中感知到的差异与木卫三大气中可能存在的水的位置直接相关。 1998年,哈勃太空望远镜成像光谱仪拍摄了木卫三的第一批紫外线图像,揭示了观测到的木卫三大气层排放物的一种特殊模式。卫星上的极光带与地球和其他有磁场的行星上观测到的极光椭圆形有点相似。这是木卫三有永久磁场的证据。紫外线观测中的相似之处被解释为分子氧的存在。这种差异当时被解释为原子氧的存在,它产生的信号对一种紫外线颜色的影响要大于另一种。 影像来源:NASA, ESA, Lorenz Roth (KTH) “到目前为止,只有分子氧被观察到,”罗斯解释说。“这是带电粒子侵蚀冰表面时产生的。我们现在测量的水蒸气来自于冰的升华,由水蒸气从温暖的冰区热逃逸引起。” 这一发现为欧空局(European Space Agency)即将开展的任务JUICE(JUpiter ICy moons Explorer的缩写)增添了期待。JUICE是欧空局2015-2025年宇宙愿景计划中的第一个大型任务。计划于2022年发射,2029年抵达木星,它将用至少三年的时间对木星及其最大的三颗卫星进行详细观测,特别是调查木卫三作为一个行星体是否是潜在的栖息地。 木卫三被确定为详细调查的对象,因为它为分析一般冰雪世界的性质、演变和潜在的可居住性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实验室,它在伽利略卫星系统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与木星及其环境的独特磁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罗斯补充说:“我们的结果可以为JUICE仪器团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被用来完善他们的观测计划,以优化航天器的使用。” 现在,NASA的朱诺号任务正在仔细观察木卫三,并于最近发布了这颗冰冷卫星的新图像。自2016年以来,朱诺号一直在研究木星及其环境,也被称为木星系。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新数据和档案数据集,发现了木星的卫星木卫三大气层中的水蒸气证据。水蒸气的存在是由于来自卫星冰面的水分子的热激发。以前的研究已经提供了间接的证据,证明木卫三上的水比地球上所有的海洋都多。然而,那里的温度是如此之低,以至于表面的水会冻结,海洋大约位于地壳以下100英里。 视频来源: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了解木星系并阐明它的历史,从它的起源到可能出现的宜居环境,将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气态巨行星及其卫星如何形成和演变。此外,还有望在类似木星的系外行星系统的可居住性方面有新的认识。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NASA和ESA之间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位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负责管理该望远镜。位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STScI)负责哈勃望远镜的科学操作。STScI由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天文学研究大学协会为NASA运营。 参考来源: 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21/hubble-finds-first-evidence-of-water-vapor-at-jupiter-s-moon-ganymede

庆祝在木星的5周年

庆祝在木星的5周年

On July 4, 2016, our Juno spacecraft arrived at Jupiter on a mission to peer through the gas giant planet’s dense clouds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origins of our solar system. Since its arrival, Juno has provided scientists with a treasure trove of data about the planet’s origins, interior structures, atmosphere and magnetosphere. Juno is the first mission to observe Jupiter’s deep atmosphere and interior, and will continue to delight with dazzling views of the planet’s colorful clouds and Galilean moons. As it circles Jupiter, Juno provides critical knowledge for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of our own solar system, the Jovian system and the role giant planets play in putting together planetary systems elsewhere. Learn more about the mission and download other groovy images. Image…

朱诺号影像:木卫三

朱诺号影像:木卫三

2021年06月14日 Ganymede from Juno Image Credit: NASA/JPL-Caltech/SwRI/MSSS; Processing & License: Kevin M. Gill; Explanation: What does the largest moon in the Solar System look like? Jupiter’s moon Ganymede, larger than even Mercury and Pluto, has an icy surface speckled with bright young craters overlying a mixture of older, darker, more cratered terrain laced with grooves and ridges. The cause of the grooved terrain remains a topic of research, with a leading hypothesis relating it to shifting ice plates. Ganymede is thought to have an ocean layer that contains more water than Earth — and might contain life. Like Earth’s Moon, Ganymede keeps the same face towards its central planet, in this case Jupiter. The featured image was captured last week by NASA’s robotic Juno spacecra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