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号上的阿波罗11号

大黄蜂号上的阿波罗11号

This image, taken on July 24, 1969, shows the Apollo 11 command module and the Mobile Quarantine Facility (MQF) photographed aboard the USS Hornet, prime recovery ship for the historic first lunar landing mission. The Apollo 11 crew, Neil Armstrong, Michael Collins and Buzz Aldrin, are already in the MQF. The Apollo 11 crew splashed down at 12:49 p.m. EDT, July 24, 1969, about 834 miles southwest of Hawaii and only 14 miles from the USS Hornet. While Armstrong and Aldrin descended in the lunar module Eagle to explore the Sea of Tranquility region of the Moon, command module pilot Collins remained with the command and service module Columbia in lunar orbit. Image Credit: NASA 这张照片拍摄于1969年7月24日,照片上的是位于美国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的阿波罗11号指令舱和移动隔离设施(MQF),这艘美国“大黄蜂”号是美国历史上首次登月任务的主要回收船。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克尔·柯林斯和巴兹·奥尔德林已经进入MQF。1969年7月24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2点49分,阿波罗11号的机组人员在夏威夷西南834英里处溅落,距离美国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仅14英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舱鹰探索月球的宁静海地区时,指挥舱飞行员柯林斯留在月球轨道上的哥伦比亚指挥和服务舱。 影像来源:NASA

阿波罗11号:从月球返回

阿波罗11号:从月球返回

On July 21, 1969, command and service module pilot Michael Collins photographed this close-up view of the docking target on the Apollo 11 Lunar Module from the Command Module. The image was captured during docking in lunar orbit as Mission Commander Neil Armstrong and lunar module pilot Buzz Aldrin returned from the lunar surface. Collins had remained in lunar orbit while Armstrong and Aldrin explored the lunar surface. Armstrong and Aldrin spent 21 hours, 36 minutes on the Moon’s surface. During the mission’s spacewalk, Aldrin deployed the Early Apollo Scientific Experiments Package, or EASEP, experiments, and Armstrong and Aldrin gathered and verbally reported on the lunar surface samples. The entire spacewalk lasted more than two-and-a-half hours, ending at 111 hours, 39 minutes into the mission….

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而来

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而来

On July 20, 1969, two American astronauts made history by landing on the surface of another celestial body. This image is a close-up view of the plaque, which Apollo 11 Commander Neil Armstrong and lunar module pilot Buzz Aldrin left on the Moon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historic lunar landing mission. The plaque was attached to the ladder on the landing gear strut on the descent stage of the Apollo 11 lunar module. The plaque was covered with a thin sheet of stainless steel during flight. Astronaut Michael Collins, command module pilot, remained with the command and service modules in lunar orbit while Armstrong and Aldrin explored the Moon. Image Credit: NASA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另一个天体表面,创造了历史。 这张照片是阿波罗11号指挥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登月舱飞行员巴兹·奥尔德林为纪念历史性的登月任务而留在月球上的牌匾的特写。这块牌匾附着在阿波罗11号登月舱下降段的起落架支柱上的梯子上。在飞行过程中,这块匾被薄钢板覆盖着。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探索月球时,指挥舱驾驶员、宇航员迈克尔·柯林斯仍在绕月轨道上的指挥舱和服务舱工作。 影像来源:NASA

阿波罗-联盟号测试项目:轨道伙伴关系诞生

阿波罗-联盟号测试项目:轨道伙伴关系诞生

On July 17, 1975, something momentous happened: two Cold War rivals met in space. When their respective spacecraft rendezvoused and docked, a new era of cooperative ventures in space began. For more than two decades, American astronauts and Russian cosmonauts have been regularly living and working together in Earth orbit, first in the Shuttle-Mir program, and now o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But, before the two Cold War-rivals first met in orbit in 1975, such a partnership seemed unlikely. Since Sputnik bleeped into orbit in 1957, there had been a Space Race, with the U.S. and then-Soviet Union driven more by competition than cooperation. When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 called for a crewed Moon landing in 1961, he spoke of “battle that is now going…

阿波罗11号载入史册

阿波罗11号载入史册

At 9:32 a.m. EDT on July 16, 1969, the Apollo 11 mission launched via a Saturn V rocket with Commander Neil Armstrong, command module pilot Michael Collins and lunar module pilot Buzz Aldrin from Kennedy Space Center’s Launch Complex Pad 39A. In a little more than eight years after the flights of Yuri Gagarin and Alan Shepard, followed quickly by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s challenge to put a man on the Moon before the decade is out, Apollo 11 launched on its historic mission. Learn more about Apollo 11. Image Credit: NASA 1969年7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点32分,阿波罗11号任务通过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搭载着来自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的指挥官尼尔·阿姆斯特朗、指挥舱驾驶员迈克尔·柯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 在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和艾伦谢泼德(Alan Shepard)太空飞行8年多后,紧接着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总统提出在十年内把人送上月球的挑战,阿波罗11号(Apollo 11)开始了它的历史性使命。 了解更多关于阿波罗11号的信息。 图片来源:NASA

STS-135: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发射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STS-135: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发射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When space shuttle Atlantis launched in July 2011 on the STS-135 mission carrying the Raffaello multipurpose logistics module and delivering supplies and spare parts to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t was the orbiter’s final flight and the end of an era. Chris Ferguson commanded the mission and Doug Hurley was its pilot. Also aboard were Rex Walheim and Sandy Magnus. But, we at NASA haven’t been idle seen then. We’ve been working on a new generation of spacecraft to take us to the station and deeper into our Solar System. Learn about Artemis, our mission to land the first woman and next man on the Moon by 2024, using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to explore more of the lunar surface than ever before. And, the agency’s Commercial…

1997年7月4日:旅居者号抵达红色星球

1997年7月4日:旅居者号抵达红色星球

Hitching a ride on the Mars Pathfinder mission, the Sojourner rover arrived at the Red Planet on July 4, 1997. The mission was designed to demonstrate a low-cost method for delivering a set of science instruments to Mars, and served a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Mars rovers of today. Pathfinder landed the rover using an air bag landing system and innovative petal design, which have been used since in various incarnations to land other rovers on the Red Planet. Sojourner spent 83 days of a planned seven-day mission exploring the Martian terrain, snapping photographs and taking chemical, atmospheric and other measurements. The lander, formally named the Carl Sagan Memorial Station following its successful touchdown, and the rover, named after civil rights pioneer Sojourner Truth, both…

沃洛普斯:75年的默默支持,推动着美国航天的历史与未来

沃洛普斯:75年的默默支持,推动着美国航天的历史与未来

1945年6月27日,沃洛普斯岛上进行了首次火箭发射。 图片来源:NACA 自1945年6月27日发射第一枚火箭以来,沃洛普斯(Wallops)已经从一个用于导弹研究的小型试验场,发展成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亚轨道和小轨道发射活动的首选地点,支持着全球的航空航天、科学探索和技术开发。 “在它75年的历史中,沃洛普斯的员工展现出了事在人为的精神,不仅在执行NASA任务方面如此,在进行外展活动和为当地社会提供灵感方面也是如此。”沃洛普斯的负责人大卫·皮尔斯(David L. Pierce)说道。 皮尔斯表示:“大部分的灵感与启发都来自沃洛普斯的长期领导人罗伯特·克里格(Robert L. Krieger),他从1948年到1981年指导沃洛普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克里格的奉献精神、才智和毅力以及沃洛普斯校友和现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沃洛普斯将成为空间领域的世界领导者,从而推动科学发现、推进未来技术的发展,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太空探险家。一直以来,我们因成为东海岸社区的一员而感到无比自豪。” NASA在沃洛普斯拥有近1 100名员工,利用探空火箭(soundingrocket)、科学气球、探测器和飞机,他们一直在支持科学家加深对地球和我们周围宇宙的了解。沃洛普斯还拥有用于追踪大量卫星的设施、一个研究型机场,以及NASA唯一拥有的用于亚轨道和轨道火箭发射的场地。 此外,沃洛普斯还会接待政府和商业组织,包括美国海军、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NOAA)、美国海岸警卫队、中大西洋地区太空港(Mid-Atlantic Regional Spaceport)、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NorthropGrumman)以及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有大约700名工作人员负责支持这些组织的相关活动。 1945年4月,NASA的前身,也就是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NACA)决定在弗吉尼亚州东海岸的小屏障岛上建立一个发射场。 在早期的时候,这座小岛的曾用名包括科戈坦克(Keeckotank)、阿科科莫森(Accocomoson)和欧科科莫森(Occocomoson)。1672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CharlesII)将这座小岛的所有权授予约翰·沃洛普(John Wallop),此后的数年间,小岛的所有权经历了重重转变,到1889年的时候,所有权转到了沃洛普斯岛屿协会手中,他们在小岛的北端建立了一家会所。 为了建设测试发射场,NACA向协会租下了沃洛普斯岛南端的土地,并最终于1949年以93 238.71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整个小岛。 乔·肖托尔(Joe Shortal)在他的著作《新维度——沃洛普斯岛飞行试验场:最初的15年》(A New Dimension — Wallops IslandFlight Test Range: The First Fifteen Years)中写道:“沃洛普斯是由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5年春)建立的,作为弗吉尼亚州兰利菲尔德市NACA实验室的辅助基地,为导弹的飞行研究提供测试场地,最初研究的飞行速度为亚音速,但后续计划将范围扩展到跨音速(transonic)和超音速(supersonic)。” 这座小岛满足建立试验场的三个基本要求:1)靠近兰利;2)提供了50英里(约80千米)不受人员或运输阻碍的发射场;3)靠近当时已有的辅助军事基地,也就是钦科蒂格海军辅助航空基地(Chincoteague Naval Auxiliary Air Station)。 首次发射前的发射板和发射管制台。 图片来源:NACA 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沃洛普斯岛的试验场就已经准备就绪,准备好在6月27日进行它的首次,确切地说是首8次发射。7月4日在沃洛普斯岛进行首次非制导导弹测试之前,这些小型火箭被用于测试雷达系统。 首批发射的时候,测试场中的相关设施相当简陋:发射区仅包含一块作为发射平台的50 x 50英尺(约15 x 15 米)混凝土板、一个覆盖着沙袋的8 x 10英尺(2.4 x 3米)观测站、一个火箭发动机储藏冰屋,以及最后的装配大楼。 1945年6月,沃洛普斯岛的工作区设施简陋。 图片来源:NACA 现在,这片发射区是沃洛普斯岛上的发射区2,包含3个亚轨道探空火箭发射器和一座发射管制台。 一开始的时候,岛上的工作区域由5个木制棚屋组成:一个运营办公室,一个组装棚,一个通用仓库棚,一个无线电、药房和暗室棚,以及带有15kw发电机的发电机房。此外,起居区由带木地板的帐篷组成。 1945年6月,沃洛普斯岛上的原始发射和工作设施。 图片来源:NACA 这些不起眼的原初设施,一步步扩展到了包括政府和商业投入在内的先进设施,总价值超过10亿美元。 在1958年,NACA变成了NASA,沃洛普斯则在1959年从岛上扩展到岛外,将沃洛普斯岛以北约7英里(11千米)处的海军航空基地囊括其中,现在通常称其为沃洛普斯主基地(Wallops Main Base.)。 多年来,随着硬件设施上的不断更新,沃洛普斯的名字也在一次次变更。一开始它由兰利领导,被称作辅助飞行研究基地(Auxiliary Flight Research Station),而后改为无人驾驶飞机研究基地(PilotlessAircraft Research Station)。随着NASA的成立,沃洛普斯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中心,先被称为沃洛普斯基地(Wallops Station),然后又被称为沃洛普斯飞行中心(WallopsFlight Center)。最终在1981年,它成为了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GoddardSpace Flight Center)的一部分,并被更名为沃洛普斯飞行研究所(Wallops Flight Facility)。 在《沃洛普斯基地与美国太空计划的创立》(Wallops St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American Space Program)一书中,小哈罗德·华莱士(HaroldWallace Jr.)写到:“沃洛普斯尽管体量较小且鲜为人知,却为美国早期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皮尔斯表示:“对于沃洛普斯的前75年,华莱士的话可以说是非常恰当的。沃洛普斯的员工为我们的成就感到自豪,我们接受了过去的挑战,并准备好了给未来的挑战提供支持,继续探索地球和更广阔的宇宙,包括NASA计划在2024年之前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我们非常期待下一个75年将会带来的突破!” 参考来源: [1] https://www.nasa.gov/wallops/2020/feature/wallops-75-years-of-exploration-and-technology-development [2] https://ntrs.nasa.gov/archive/nasa/casi.ntrs.nasa.gov/19790011995.pdf [3] https://history.nasa.gov/SP-4311/sp4311.htm

时隔28年,NASA为何重启“蠕虫”标志?

时隔28年,NASA为何重启“蠕虫”标志?

4月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题为《“蠕虫”回来了!》(The Worm is Back!)的公告,借着SpaceX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重新启用退休了28年的NASA“蠕虫”标志,并以此标志着美国本土火箭载人航天飞行的回归。 这张图显示了宇航员航天服和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上印有的NASA标识“蠕虫”。从左至右依次是:准备发射的宇航员梅·杰米森(Mae Jemison)、太空人布鲁斯·麦坎德利斯(Bruce McCandless)、哈勃空间望远镜、宇航员小圭恩·布鲁福德(Guion Bluford, Jr.),和宇航员萨莉·莱德(Sally Ride)。 图片来源:NASA 在1959年,也就是NASA成立的第二年,NASA刘易斯研究中心[Lewis Research Center,现格伦研究中心(NASA John H.Glenn Research Center )]的报告部门负责人詹姆斯·莫达雷利(JamesModarelli)对最初的NASA官方标志进行了简化,设计出了世界上最具震撼力的标识之一:大胆爱国的红色人字形机翼(灵感来自扭曲且反挠的超音速机翼模型),刺穿了代表行星的蓝色球形,行星背景上点缀着的白色恒星象征着太空,还有一个绕轨飞行的航天器。 如今,NASA亲切的称它为“肉丸”(meatball),但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技术的限制,“肉丸”的元素相对复杂,难以复刻印刷,在当时也有很多人觉得“肉丸”所含的隐喻过于复杂,难以理解。 在肉丸使用了15年之后,NASA迎来了一次视觉改革的契机,趁着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alEndowment for The Arts)发起联邦设计改进计划(Federal Graphics ImprovementProgram,旨在提高政府机构的视觉标准)之际,NASA聘请了纽约市Danne&Blackburn公司的理查德·丹内(Richard Danne)和布鲁斯·布莱克本(Bruce Blackburn),设计一款更现代、更简洁的标志,也就是从1975年起使用了17年的“蠕虫”标志。   NASA官方标志及其使用时间。 素材来源:NASA “蠕虫”标志简单而创新,内容上只包含了N-A-S-A四个字母,去掉了中间那条横杠的字母A让人联想到锥形的火箭头,相比略显繁复笨拙的“肉丸”,“蠕虫”的红色渲染极具科技感和未来感。因其简单而创新的设计,“蠕虫”还在1984年被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总统授予荣誉。 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丹内和布莱克本还为NASA撰写了一本长达90页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图形标准手册》(NASAGraphics Standards Manual),规范了“蠕虫”标志在各种场景的使用规则。当时的NASA局长理查德·特鲁利(RichardH. Truly)在手册的前言中写道:“我认为新的标志令人赏心悦目,并且给人以团结一致、技术精湛、满满动力以及面向未来的感觉。团结、技术、开创性成就,这就是NASA的宗旨。” 《美国航空航天局图形标准手册》 图片来源:Display Graphic Design Collection 1975-1992年间,NASA伴随着三种标志在航天领域蓬勃发展,“肉丸”和“蠕虫”共存并用了17年,虽然大多数时候“肉丸”退居到了二线。但到了1992年,当时的NASA局长丹尼尔·戈尔丁(DanielS. Goldin)为了激发人们对未来宇宙探索的热情,倡导重温NASA早期的辉煌经历,于是重新将“肉丸”推为NASA首要官方标志的位置,只在某些服装和纪念品上保留了“蠕虫”。这也意味着“蠕虫”自1972年起进入了“退休状态”。 当然,“蠕虫”从未被遗忘,尤其是对于美国的X一代而言,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们,包括1975年出生的NASA现任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坦(Jim Bridenstine),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成长于80年代,也就是‘蠕虫’标志的时代,所以我一直比较偏爱它。”其实早在2017年,NASA在世界各地出售的机构纪念品和短袖衬衫上已经开始使用“蠕虫”标志了。 自2011年7月22日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正式退役以来,美国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乘坐的都是俄罗斯的飞船。而在5月27日,SpaceX的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将搭乘猎鹰9号运载火箭进行第二次演示飞行(Demo-2),如果一切顺利,这也将是航天飞机时代结束以来美国本土火箭载人航天的首次飞行。 与此同时,“蠕虫”回来了,这一复古的标识,将作为对美国现代航天的鼓舞,用新时代的兴奋向80年代的航天成就致敬。 带有NASA“蠕虫”标志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SpaceX 猎鹰9号运载火箭将与载人龙飞船一起运送NASA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SpaceX公司的第二次演示飞行,也是首次飞往国际空间站的载人试飞。 图片来源:SpaceX “蠕虫”标志似乎从未真正“退休”,它只是为开启为太空探索的新篇章而暂作休息。当然,NASA还说了,“肉丸”将仍然是NASA的主要标志。 视频来源:NASA 参考来源: [1]https://www.nasa.gov/feature/the-worm-is-back [2]https://www.wired.com/2015/08/nasas-logo-70s-ridiculously-cool/ [3]https://www.flickr.com/photos/thisisdisplay/sets/72157627467855309 [4]https://www.nasa.gov/audience/forstudents/5-8/features/symbols-of-nasa.html [5]https://www.nasa.gov/sites/default/files/atoms/files/nasa_graphics_manual_nhb_1430-2_jan_1976.pdf [6]https://standardsmanual.com/products/nasa-graphics-standards-manual [7]https://blogs.nasa.gov/commercialcrew/2020/05/ [8]https://www.nasa.gov/sites/default/files/atoms/files/emblems-of-exploration-tagged.pdf

焦立中在太空中制造了一个泡泡

焦立中在太空中制造了一个泡泡

In this iconic image, Station Commander Leroy Chiao of NASA watches a water bubble float between him and the camera, showing his image refracted while aboard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Chiao commanded Expedition 10. He holds a doctorate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He is also a veteran of three space shuttle missions and spent 229 days in space. Image Credit: NASA 在这张标志性的照片中,NASA的站长焦立中(Leroy Chiao)看着一个水泡漂浮在他和摄像机之间,显示出他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图像发生了折射。焦立中指挥第10远征队。 他拥有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他还是三次航天飞机飞行任务的资深人士,他在太空中共待了229天。 影像来源: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