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星链卫星,会将原本浪漫的星空毁于一旦?

马斯克的星链卫星,会将原本浪漫的星空毁于一旦?

澳大利亚凯恩斯出现不明飞行物、荷兰莱顿夜空中出现一串光点、美国西雅图闪烁怪异的光芒,发生了什么? 在发射后约22.5小时,星链卫星列队经过荷兰莱顿上空。 版权:马克罗•朗布鲁克(Marco Langbroek), 荷兰莱顿 北京时间5月24日上午10:30,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成功发射了60颗星链(Starlink)卫星,一时间引起了全球人民的关注。这一批星链卫星实际上是下一代卫星网络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世界提供更好更快的互联网服务,特别是为那些无法连接到互联网的人们提供可靠而低价的服务。 高性能的互联网服务听起来非常的鼓动人心,马斯克也宣称将在近地轨道(low Earth orbit,LEO)部署约1.2万颗卫星;但这样一批数量庞大的卫星舰队,除了会影响我们的互联网使用,也会永久改变我们仰望天空时的景象。 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因城市灯光和各国卫星而失去美轮美奂的星空吗? 版权:Greg Rakozy on Unsplash [rml_read_more] 雄心勃勃的星链任务 星链是一次雄心勃勃的计划,利用近地轨道(距离地面高度约500公里)的卫星来为全球提供互联网服务。 这和之前大多数通讯卫星(Communications Satellite,CS)不尽相同,大部分通信卫星都是体型较大的独立卫星,位于较高的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orbit,GSO)上,也就是它们一直待在地球赤道上方(距离地面高度3.6万公里以上)一处明确固定的位置。 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进行通信时,通常需要使用卫星天线,也就是在居民楼侧面常见的那种天线;相比之下,与近地轨道的卫星通信时,由于卫星距离我们要近得多,因而不需要如此庞大笨重设备的辅助。 但是,近地轨道卫星以极快的速度绕着满世界跑,它们能捕获到的只有下方的一小片区域,如果要让卫星信号覆盖全球,就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的的卫星。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铱星卫星网络(Iridium satellite network, 1993年7月29日至11月1日由摩托罗拉以固定价格合同开发)就采取了这种方式,用数十颗卫星为全球提供电话和数据服务。 星链计划的野心要比铱星卫星网络大得多:第一阶段计划发射的卫星数量为1 600颗,到2020年代中期,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2 000。这是什么概念呢?目前有纪录的地球轨道卫星大约有18 000颗,其中正常运转的大约有2 000颗,也就是到2020年代中期,地球轨道卫星的总数将会增加三分之二,有效运转的卫星则会增加6倍。 夜空中的漫漫“星光” 在傍晚的时候我们时常能看到卫星划过晴空,事实上,全球有上千个地方都能看到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划过头顶的天空,因为国际空间站已经一跃成为天空中第三明亮的物体。而目睹这架“快速移动的飞机”从头顶飞过,并且知道有人生活在那片遥远的光里,甚至让人有点莫名的小激动。 但是,星链并不在这种让人“小激动”的范围内。 上周,第一批的60颗卫星在SpaceX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Falcon 9)的托运下成功升空,如一串闪闪发光的珍珠项链遨游在夜空里。地面之上,有一部分人知道这串光点的真实身份,但也有一些人惊呼UFO来了;或许,你今晚也能有幸目睹夜空中这种神奇的景象(查询最佳观看时间地点,请戳:https://www.n2yo.com/passes/?s=74001)。 如果在未来,全部的卫星都成功发射到近地轨道,就会有数百条这样的星链出现在天空上,在任意特定的时间段都能被地面上的人们观测到。如果这真如最初报告中所说的,星链是肉眼可见的,那么这些卫星的数量将超过原本天空里肉眼可见的自然恒星数量,到那时,随处可见的“浪漫繁星”或许会让人忧心忡忡。 马斯克的推文并没有让天文学家的担忧得到一丝丝减轻: “在夜间,卫星的确明显的肉眼可见,尤其是在黎明前和日落后的几个小时里,因为在那时它们的高度足以被太阳照到,而实际上空间站的人工照明则与它的可见度无关。” 来源:Twitter @Alex_Parker 在南北两极的区域,包括加拿大和北欧在内,夏季的整个夜晚近地轨道卫星都会被太阳光照亮。 你可能无法想象,但天空中肉眼可见的卫星如果有数以百计之多,绝对不会是一件让人心向神往的事,而会是一场全所未有的灾难:这些闪光的卫星将会彻底毁掉我们的观星体验,抬头仰望的星空将会变成一种拥挤不堪甚至密集恐惧的可怕图景;它们还会污染原本自然的天文学图像,留下一条条“完美无瑕的星星之链”。 在智利,有一台地基大口径全天巡视望远镜(Large Synoptic Survey Telescope,LSST),镜面直径长达8.4米,配备了3 200 像素的相机,价值4.66亿美元,目的是在2020年代中期每三天拍摄一次全天空。 星链的完整星座计划一旦完成,这台望远镜拍到的很多图片都会出现星链卫星的身影,较长的曝光时间则会出现数十条恼人的星链。 来源:Twitter @ Jonathan McDowell 我们的星空还有救吗? 还有没有乐观一点的可能呢?有,也没有。 作为企业家兼科学狂人,马斯克已经创造了一系列惊人的技术,例如SpaceX的猎鹰运载火箭和特斯拉汽车,但是他在某些其他项目上也让人大失所望,例如超级高铁公司(Hyperloop)的隧道运输计划(tunnel transport plan)。 虽然星链已经在推特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但至少就目前而言,相比马斯克最终的1.2万颗卫星目标,他还差了11 940颗呢。 除此之外,最初的报告可能高估了星链卫星在夜空中的亮度,毕竟多颗卫星聚集在一起的效果与每颗卫星分开的景象可能大不相同。 虽然有些报道指出,想要看到单个的卫星,人们必须使用双筒望远镜;但平民科学家项目Galaxy Zoo的威廉•(William Keel)则说,星链卫星会一闪一闪地发光,在某些瞬间亮度会比所有的自然恒星都高。 如果说单个卫星的光太微弱,肉眼难以观察,那么至少天空的自然奇观还能得到保护;但对专业的天文学家而言,他们就不得不为研究未来斑驳陆离天空做好心理准备,他们大概并不很期待满是星链的夜空。 参考: [1]https://vimeo.com/338361997 [2]https://theconversation.com/supermassive-black-holes-weve-spotted-signs-of-mergers-that-may-finally-help-us-prove-they-exist-105438 [3]https://www.spacex.com/news/2019/05/24/starlink-mission [4]https://www.space.com/spacex-starlink-satellites-launch-just-beginning.html [5]https://www.spacex.com/sites/spacex/files/starlink_press_kit.pdf [6]https://spotthestation.nasa.gov/ [7]https://www.lsst.org/

SpaceX成功发射首批60颗星链卫星

SpaceX成功发射首批60颗星链卫星

来源:SpaceX 北京时间今天10时30分,SpaceX在卡角空军基地SLC-40发射平台,使用猎鹰9号火箭成功发射了首批60颗星链卫星。 期间整流罩抛罩,星箭分离,猎鹰9号一级火箭成功着陆在当然我依然爱你的海上驳船,另外这是一枚三手火箭,且成功回收,目前60颗星链卫星已经成功部署。 升空大约1小时2分钟后,星链卫星将部署在大约440千米的高空,然后机载推进器将其推进至550千米的工作轨道。 关于星链(Starlink) 星链是SpaceX正在实施的一个卫星星座建设,计划由11943颗卫星组成,旨在为世界各地提供低成本,高性能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马斯克(Elon Musk)于2018年2月2日的推文中称,星链(Starlink)一词来自于约翰·葛林撰写的《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一书。 和多数卫星不同的是,SpaceX的星链卫星只有一块太阳能板,这样做是为了尽量减少潜在的故障点。 参考: [1]https://docs.fcc.gov/public/attachments/DA-19-342A1.pdf [2]https://www.spacex.com/sites/spacex/files/starlink_mission_press_kit.pdf

在太空中,寻找延缓衰老的秘诀

在太空中,寻找延缓衰老的秘诀

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悄悄在我们身上留下印刻:横生的皱纹、酸痛的肌肉、渐生的血压、下降的认知。很多时候,我们无力阻止这些自然衰老现象的发生,更令人沮丧的是,细胞在渐渐老化的同时,一些慢性疾病也悄悄找上门来。 如今,研究人员设计了一批精致小巧的“药丸”,这些不起眼的纳米颗粒或许会成为解决我们变老困扰的关键所在。没错,这里所说的纳米颗粒就是一种潜在的抗衰老剂(anti-ageing supplement)。 纳米二氧化铈 版权:詹尼•乔法尼(Gianni Ciofani) 地球上的实验环境已经无法满足探索欲极强的科学家了,欧洲的一项实验将眼光投向了遥远的太空,希望能在地球之外寻找抗氧化剂的新思路。 5月4日,SpaceX的龙飞船(Dragon)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成功升空,并于5月6日完成了与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的对接。在这次龙飞船所运载的货资中,就包含了一批特别的活体细胞样品,研究人员在里面注入了一些特制的陶瓷颗粒,它们将在迷你孵化器中待上6天的时间。 为了能让活体细胞们更好地适应太空环境,它们所处的孵化器温度为30°C,可以说是一次舒适而温暖的太空之旅。离开地球进入太空后,失重环境、人造引力以及宇宙辐射都会对细胞中的菌群造成影响,地球上等待着的研究人员则热切地想知道:这种影响到底会是怎样的。 [rml_read_more] 研究人员正在准备送往太空的细胞样品 版权:ESA 这项纳米抗氧化剂(Nano Antioxidants)实验的目标,是寻找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对抗肌肉损失、心力衰竭、糖尿病或帕金森;而对于在地球轨道上以及更远的太空任务中,科学家希望能在基因水平上,让宇航员长期处在非地球环境时,不能免去环境因素带来的侵害。 保护细胞的智能颗粒 这些陶瓷颗粒被称为“纳米二氧化铈”(nanoceria),设计的思路是在模仿生物体内酶的生物学行为,研究人员对这些纳米颗粒抱有极大的期望。 “我们实验室设计的这些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保护生物免受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造成的损伤。”意大利技术研究所(Ital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首席科学家詹尼•乔法尼(Gianni Ciofani)解释说。 “人类已经在地球上探究了纳米技术的医学应用,但在太空中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詹尼说道。 被细胞吸收的纳米二氧化铈作为一种抗氧化剂,不需要以药丸或是注射的形式重复补充,并且它的抗氧化效果可以持续数周的时间,比药房现有的任何抗氧化补剂都要持久。 在之前2017年的实验里,有一批样品同样被送入了空间站,实验过程中样品颗粒的性质一直保持稳定,并为肌肉细胞提供了有效的保护。已有其他的研究对纳米粒子做过测试,发现它们的确能延长苍蝇的寿命,也能在体外试验中延长人类神经元的寿命。 “这些颗粒可以连续自我再生好几天。”詹尼说道。 这一次,纳米二氧化铈将会在一个迷你实验室中待上6天的时间,比上一批颗粒体验的微重力和宇宙辐射时间多出一倍。 库比克(Kubik)孵化器被安装在国际空间站欧洲空间局(ESA)建造的哥伦布实验舱(Columbus module)中,内含一个模拟重力环境的小型离心机。其中一半的样品将会一直处于接近零重力的条件下,另外一半则保持与在地球上重力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太空旅行结束之后,这些颗粒将会被储存在–80°C的环境中。 空间站中的库比克孵化器 版权:NASA 研究人员将会比较太空中的颗粒和同一时间地球上的对照组颗粒实验结果,来考察最终观察到的结果是否与失重或其他环境因素(如太空辐射)相关。 抗氧化剂的需求 在太空中,抗氧化剂的需求非常大,而太空则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一方面能再现衰老效应,另一方面则能研究氧化对人体造成的巨大影响。 纳米二氧化铈颗粒 版权:詹尼•乔法尼 这项研究的结果或许有助于开发新的补剂,以支持宇航员在太空中的长期停留以及未来的月球任务。这些纳米颗粒的抗氧化特性也可以使地球上的老年人和肌肉萎缩症(muscle atrophy disorder)患者受益。 对于广大爱美人士来说,它们甚至还能改善皮肤管理,让人的皮肤焕发年轻光彩。 参考: https://www.esa.int/Our_Activities/Human_and_Robotic_Exploration/International_Space_Station/Stop_ageing_in_space

SpaceX第17次送往空间站的快递到了

SpaceX第17次送往空间站的快递到了

北京时间5月6日19时,空间站的机械臂抓住了龙飞船。 来源:NASA TV 在多次推迟之后,SpaceX于2019年5月4日终于成功发射了龙飞船(Dragon spacecraft)。北京时间今晚19时,龙飞船载着超过5500磅(约2500千克)的货物,被空间站的机械臂捕获。 北京时间傍晚17时30分,NASA TV直播了龙飞船和国际空间站的对接画面,安装报道定于北京时间晚21时开始。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将使用空间站的机器臂接住龙飞船,然后将它安装在空间站的和谐号节点舱(Harmony module)上。 SpaceX第17次空间站货运补给 来源:SpaceX 在2019年5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凌晨2:48(北京时间14:48),SpaceX开始了补给空间站的第17次商业货运任务,发射使用的是SpaceX 猎鹰9号(Falcon 9)运载火箭,发射地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Cape Canaveral Air Force Station)的航天发射操作台40号(Space Launch Complex 40)。 在发射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休斯顿的约翰逊航天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国际空间站运营与整合(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Operations and Integration)经理肯尼•托德(Kenny Todd)解释说:这次发射的成功远远超越了凌晨发射带来的疲惫。 [rml_read_more] 从左到右:NASA新闻联络处的约书亚•尚托拉(Joshua Santora);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国际空间站运行与整合经理肯尼•托德(Kenny Todd);以及SpaceX建造和飞行可靠性的副总裁汉斯•柯尼希斯曼(Hans Koenigsmann)。在5月4日SpaceX CRS-17发射之后,他们参加了肯尼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的新闻发布会,龙飞船将会在5月6日周一的时候抵达国际空间站。 版权:NASA “如果你想要振奋起来,我想不出比看一次火箭发射更好的方法了,这绝对令人叹为观止,”托德说道,“我们真的很高兴能让龙飞船在这几天内成功升空。” 成功进入太空之后,龙飞船已经位于既定的轨道上,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阵列也已成功部署,并开始获取太阳能。 “今天我们完成了一个漂亮的发射,这真的棒极了,” SpaceX构建和飞行可靠性(Build and Flight Reliability)的副总裁汉斯•柯尼希斯曼(Hans Koenigsmann)说道,“龙飞船已经就位,轨道飞行器状态很好,所有的花费都是值得的。” 龙飞船运载的物资概览 版权:NASA 龙飞船将为轨道实验室提供科学数据、物资以及硬件,相关的科学实验包括NASA的二氧化碳在轨天文台3号(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 3,OCO-3)以及太空测试计划-休斯顿6号(Space Test Program-Houston 6,STP-H6)。 OCO-3将被机器人安装在空间站日本实验舱曝露设施单元(Japanese Experiment Module Exposed Facility Unit)的外部,它将在那里测量并绘制来自太空的二氧化碳含量图,让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碳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STP-H6则是一种X射线通信探究,将用于在太空中演示一种产生调制X射线(modulated X-rays)束的新技术。这项新技术或许有助于提供和深空探测器间的有效通信;或与高超音速太空设备(hypersonic vehicles)进行通信,因为传统的无线电通信会被等离子体保护套阻隔。 将用机器臂捕获龙飞船的两位宇航员 版权:NASA 龙飞船将花费大约四周的时间完成与空间站的对接,然后返回地球,并运回超过4200磅(约1900千克)的研究数据、硬件以及宇航员用品。 参考: https://blogs.nasa.gov/spacex/2019/05/04/spacex-dragon-heads-to-space-station-after-successful-launch-2/

NASA计划开展行星防御任务

NASA计划开展行星防御任务

近期,NASA计划将一艘小型飞行器直接发射到小行星上,他们已选定SpaceX作为合作伙伴,由后者发射其“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探测器任务。按照计划,该探测器将于2021年6月发射。 这项开创性的任务旨在通过让探测器高速撞向小行星,从而使其偏离轨道。2021年,DART探测器将搭载猎鹰9号从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预计将于2022年10月抵达距离地球1100万公里的双星小行星Didymos。 NASA在4月12日公布,他们已选择SpaceX为即将到来的DART任务提供发射服务。这标志着马斯克在短短几天内又取得了一项成就。就在此前一天,SpaceX第二次成功发射猎鹰重型火箭,完成了这枚巨型火箭的首次商业任务。 [rml_read_more] DART任务的成功取决于所谓的“动力撞击器”,即长2.4米的航天器,它带有太阳能电力推进装置。DART任务的目标是近地双星小行星Didymos,其宽度约800米。 这对双星小行星中的一个天体是一颗卫星,其宽度只有150米。NASA称,这是“更加典型的小行星体积,可能对地球构成更常见的威胁”。 “DART探测器将借助机载摄像机和先进的自主导航软件,以约每秒6公里的速度撞向这颗小卫星,从而实现动力撞击,”NASA称,“这次碰撞将使小卫星在围绕主天体运行轨道上的速度改变百分之零点几,足以用地球上的望远镜测量。”截至目前,包括发射服务在内的成本预估为6900万美元。 如何阻止小行星撞向地球? 如果现在有一颗小行星正面朝向地球飞来,以NASA目前的能力无法使其偏离轨道,但他们能尽可能地减轻撞击,并采取保护生命和财产的措施,包括疏散受灾地区和转移关键的基础设施。 了解小行星的运行轨迹、大小、形状、质量、物质组成等将有助于科学家确定可能撞击事件的严重程度。当然,减轻损害的关键是尽早发现潜在威胁。 NASA目前同时在开展一项通过探测器阻止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任务,该探测器只有冰箱大小。计划于2024年对一颗体积较小且不具威胁性的小行星进行测试。这是用于行星防御的小行星偏转技术的首次演示。 双星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将使用一种称为动力撞击器的技术,即撞击小行星以改变其轨道。这次撞击只能在很小的幅度改变小行星总速度,但如果在预测撞击之前做好充足准备,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微小的推力将会使小行星显著偏离地球的轨道。

SpaceX重型猎鹰完成首次商业发射,并实现完美回收

SpaceX重型猎鹰完成首次商业发射,并实现完美回收

今天是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SpaceX首次回收了三枚火箭,包含两枚助推器,一枚芯级火箭。北京时间今早6时35分,SpaceX在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平台,使用猎鹰重型火箭成功发射了Arabsat-6A卫星,目前卫星已经进入了轨道,另外SpaceX在LZ-1和LZ-2着陆区回收了两枚助推器,并在“当然我依然爱你”的海上驳船回收了芯级火箭。 两枚助推器的落地,稳稳的。 来源:SpaceX 芯级火箭成功着陆在,当然我依然爱你的海上驳船。 来源:SpaceX [rml_read_more] 来源:SpaceX 回收到的第一片整流罩 来源:马斯克推特 回收到的第二片整流罩 来源:马斯克推特 马斯克推特称,SpaceX回收了两片整流罩,并将在今年晚些时候的Starlink任务中复用。这两片整流罩,是直接从水中捞起来的,但是没有损坏。 这也是SpaceX首次成功回收整流罩,马斯克在复用的道路上又进了一步,一点点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猎鹰重型火箭的首次商业发射的完整版,来自SpaceX。 这是猎鹰重型火箭的首次商业发射,成功后NASA发来贺电,恭喜SpaceX猎鹰重型火箭的成功发射和回收,并将继续支持不断增长的商业航天经济。

人类太空飞行新时代的到来

人类太空飞行新时代的到来

 载人龙飞船驶离空间站 来源:NASA TV 北京时间3月8日(妇女节)15时32分,载人龙飞船驶离国际空间站,经过5个多小时的飞行后,载人龙飞船的助推器在北京时间20时52分左右进行点火,重入大气层,于北京时间3月8日21时45分溅落在大西洋 。 载人龙飞船下降画面,这时候SpaceX的’Go Searcher’ 回收船正在大西洋等待载人龙飞船的溅落。 来源:SpaceX [rml_read_more] 载人龙飞船的增强型降落伞系统(enhanced parachute system),大约将在龙飞船溅落前4分钟展开。 来源:SpaceX 北京时间3月8日21时45分,载人(无人测试)龙飞船溅落在大西洋。 来源:NASA TV 动图展示SpaceX回收小组,将Demo-1任务中的载人龙飞船拖至Go Searcher回收船,这张图片也说明了地球是圆的。 来源:SpaceX 载人龙飞船被吊装至Go Searcher回收船。 来源:SpaceX 回收后的载人龙飞船,锈迹斑斑。 来源:NASA TV 至此,NASA和SpaceX成功完成了载人(无人测试)龙飞船的首次测试,真正的载人任务将在今年7月进行,很是期待。 按照宇航员Anne McClain的话来说,这是人类太空飞行新时代的到来。 来源:宇航员Anne McClain 最后,宇航员们把“天外密友”(Celestial Buddy)的地球宝宝留在了空间站。 地球宝宝:“这是我和载人龙飞船的最后一张合影,之后我就成为空间站的一名永久居民了。” 位于穹顶舱的地球宝宝,俯瞰美丽的地球。 来源:宇航员Anne McClain 参考: [1]https://www.nasa.gov/press-release/spacex-crew-dragon-splashdown-marks-success-of-first-nasa-commercial-crew-flight-test [2]NASA TV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载人龙飞船对接 来源:SciNews/NASA TV 先画重点,北京时间2019年3月2日15时49分,载人龙飞船发射升空,在绕地球18圈后,于北京时间2019年3月3日18时51分成功软对接(soft capture)空间站IDA-2,当时空间站位于新西兰北部上空,这段视频来自NASA TV。 北京时间2019年3月3日19时2分,载人龙飞船硬对接(hard capture)空间站IDA-2/PMA-2。 大约两个小时后,宇航员进入到了载人龙飞船舱内。 高清大图回顾这次任务 [rml_read_more] 载人龙飞船发射前,两大巨头的合影,左边私企SpaceX CEO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右边NASA局长Jim Bridenstine。 来源:NASA/Joel Kowsky 这张照片很珍贵,载人龙飞船发射前,位于宇航员进出臂(crew access arm),从左到右分别是SpaceX CEO和首席设计师伊隆·马斯克,NASA宇航员Victor Glover,Doug Hurley,Bob Behnken,NASA局长Jim Bridenstine,和NASA宇航员Mike Hopkins。 其中宇航员Glover(左二) 和 Hopkins(右一)将在今年7月参加载人龙飞船首飞。 载人龙飞船发射升空 来源:SpaceX 猎鹰9号点火 来源:SpaceX 来源:NASA/Joel Kowsky 升空后的猎鹰9号 来源:SpaceX 北京时间3月2日15时49分,SpaceX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发射平台,使用猎鹰9号发射载人龙飞船,任务代号SpX-DM1。 宇航员Anne McClain:“一个新的太空飞行时代到来前的安静夜晚,载人龙飞船将抵达这里。 来源:Anne McClain推特 载人龙飞船拍摄到的空间站 来源:马斯克推特 空间站拍摄到的载人龙飞船 来源:NASA TV 任务控制室的工作人员照片,左边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机构NASA,右边是迄今最成功的商业航天领袖SpaceX。 来源:NASA TV 简述龙飞船的构成 来源:NASA TV 载人龙飞船最多准乘7人,高度8.1米,直径4米,容量9.3立方米,体积121立方米,发射有效载荷6000公斤,返回有效载荷3000公斤。 2017年9月14日,SpaceX发布的猎鹰9号一级回收失败集锦,音乐也是他们配的,很皮哈。 来源:SpaceX 载人龙飞船从发射,一级火箭回收,再到对接,本次SpaceX载人龙飞船任务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马斯克也不例外。 正是这一次次失败中汲取的经验,造就了SpaceX的今天,SpaceX加油! 参考 [1] https://www.spacex.com/dragon [2] NASA TV

载人龙飞船无人首飞回顾

载人龙飞船无人首飞回顾

 这段视频由SciNews录制 来源:SpaceX 北京时间3月2日15时49分,SpaceX在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发射平台,使用猎鹰9号成功发射了载人龙飞船,任务代号SpaceX Demo-1(简写SpX-DM1),这是一次验证飞行,虽然不载人,但会给空间站带去大约180公斤(400磅)的货运补给。 这是载人龙飞船首次试飞,也是自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后,NASA首次在美国本土执行载人航天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SpX-DM1任务看点如下: [rml_read_more] 一:龙飞船搭载了两名乘客 载人龙飞船里的两名乘客 来源:SpaceX 这艘载人龙飞船搭载了两名乘客,宇航员模型瑞普利(Ripley),这是在向科幻电影《异形》(Alien)致敬,另外一名乘客看上去是个像地球的玩偶,马斯克戏称为重力指示器,一旦这个玩偶飘起来了,就说明到了零重力的环境,进入到了太空。 零重力下的玩偶 来源:马斯克推特 二:猎鹰9号一级回收 来源:SpaceX 载人龙飞船发射升空9分52秒后,SpaceX在位于大西洋的“当然我依然爱你”的海上驳船,成功回收了猎鹰9号一级火箭。 三:载人龙飞船自主对接 载人龙飞船对接模拟图 来源:SpaceX 区别于联盟号飞船的对接,载人龙飞船不需要空间站的机械臂帮助。大约北京时间3月3日19时,载人龙飞船可以自主同和谐号节点舱的国际对接适配器进行对接。 四:载人龙飞船返回 宇航员们可以透过载人龙飞船的三个窗户,俯瞰地球,仰望月球,甚至广阔的太阳系。 来源:SpaceX 这艘载人龙飞船在空间站驻留时间较短,预计于北京时间3月8日15时30分驶离空间站,并于当天21时45分溅落在大西洋。 未来任务 NASA和SpaceX预计于今年7月第二次发射载人龙飞船(SpX-DM2),届时将运送两名NASA宇航员前往空间站。 在这之前,SpaceX还将进行一次发射中止测试(In Flight Abort Test)。 星际迷航里有这样一个镜头,星舰司令部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系列模型,从莱特飞行器到星舰时代,现在,我们已经完成其中的一半了,星舰时代还有多远呢?那真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来源:肯特岗的刘学森 最后,在今天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小编感慨一下。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研制的固定翼飞机飞行者一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受控持续飞行。 11年后,1914年2月25日,“穆罗姆人伊利亚”(Ilya Muromets)首次搭载了16名乘客飞行,被称为世界上首架客机,这对国际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今我们对乘坐民航出行,已经习以为常,而这不过百年。未来百年,我们或许对乘坐太空船往返空间站,甚至更遥远的月球和火星,也可能习以为常。 参考: [1]:https://www.spacex.com/sites/spacex/files/crew_demo-1_press_kit.pdf [2]:https://www.space.com/spacex-launches-crew-dragon-test-flight.html [3]:https://www.nasa.gov/sites/default/files/atoms/files/commercialcrew_press_kit.pdf [4]:https://en.wikipedia.org/wiki/Airliner

地球襁褓中的人类,又向太空踏出了小小一步

地球襁褓中的人类,又向太空踏出了小小一步

2002年,埃隆·马斯克创立SpaceX 17年过去 SpaceX终于踏出了载人航天的第一步 伫立在发射台的猎鹰9号和载人龙飞船 今天15时48分,SpaceX载人龙飞船 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 进行了第一次无人验证飞行 这是载人龙飞船的首次太空飞行 [rml_read_more] 载人龙飞船发射全过程回放 ? SpaceX的第一艘火箭猎鹰1号 前三次发射全部失败 2006年3月 猎鹰1号第一次发射失败 随后两年的两次发射也全部失败了 这对SpaceX来说是一次非常沉重的打击 失败笼罩着SpaceX 一直到2008年9月28日 SpaceX第四次的发射成功 2008年秋天,猎鹰1号成为第一枚成功进入地球轨道的私人研发液态轨道火箭 但此时公司也面临着一场严重的财务危机 所幸他们赢下了NASA的一笔大订单 向国际空间站提供补给服务 靠着这笔交易 SpaceX挺了过来 2009年,猎鹰1号的第五次发射 将马来西亚卫星发射升空 这也是SpaceX的第一次商业发射 2009年,猎鹰1号的RazakSAT任务 ? 伴随猎鹰1号的成功 马斯克也开始了新的征程 开发大大降低发射成本的 可回收运载火箭 虽然猎鹰9号的发射比较顺利 但是回收也是经历了多次失败 2015年,猎鹰9号一次向国际空间站的补给,成功发射后一级火箭回收失败 直到2015年12月21日 SpaceX才第一次成功回收猎鹰9号的一级火箭 次年4月8日 猎鹰9号海上回收试验成功 一级火箭海上回收 从此之后 这充满未来感的场景便频频上演 ? 2018年2月6日 猎鹰重型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9号发射台升空 一举成为土星五号退役后 当前世界最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猎鹰重型发射 随着这艘火箭升空的 还有马斯克的一辆特斯拉 里面坐着一位名为Starman的假人宇航员 Starman,后面有机会我们会讲讲他现在到哪里了 汽车面板上写着Don`t Panic 车里放着一本《银河系漫游指南》 汽车的电路板上印着 Made on Earth by humans 猎鹰重型回顾视频,来自SpaceX的官方频道 一路走来 埃隆·马斯克也受到过许多质疑 包括他心中的太空英雄们 而他没想过放弃 一路走到了今天 下面这个视频是网友制作的一个回顾 讲述了特斯拉和SpaceX的许多艰难时刻 视频来自腾讯视频法制晚报频道,字幕:人人字幕组 “钢铁侠”飞天梦又进一步的今天 为人类向太空的更进一步 也为伟大的梦想庆祝吧